《锦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对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是诗人晚年回顾过去、自述感伤的作品。诗的内容跟作者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寄托了作者的凄清幽怨之情。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以“马嵬事变”中唐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的事件为题,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1.《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锦瑟》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 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
(1)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化鹃,诗人借此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有过殷切的思念。
(3)南海鲛人,诗人借此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4)蓝田玉生烟,诗人借此表示美好愿望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3.《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题,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答案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答案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诗人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追忆的内容。“庄生晓梦迷蝴蝶”,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望帝春心托杜鹃”,更生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颔联说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可能是指佳人红颜命薄,也可能是指诗人才命。尾联以感叹作结,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但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5.《马嵬》(其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理解说明。
答案 对比。
(1)虚与实的对比。首联两句中,唐玄宗听术士说在海外仙山上寻访到了杨贵妃是“虚”,二人当初盟誓“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而未可知,也是“虚”,而实际情况是“徒闻”音讯,“此生休”。李商隐将传说与现实、愿望与现实作对比,在对比中回顾历史,观照历史,凸显现实的失落和凄凉。
(2)治与乱的对比。①颔联“宵柝”对“晓筹”,“空闻”对“无复”,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空间形成对比;②颈联“六军同驻马”对“七夕笑牵牛”,“此日”对“当时”,两种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时间形成对比。两处对比突出了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3)尊与卑的对比。尾联通过天子和平民天壤之别的对比,在冷峻的反问中暗含指责与叹惋。
通篇对比手法的运用,笔锋犀利,议论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索,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有力地指斥了他的荒淫误国。
6.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 这首诗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1)首联从“海外”说起,用“徒闻”二字讽刺了唐玄宗的痴心妄想。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2)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3)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604394.html
相关阅读:汤显祖《秋发庾岭注》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晋书?荀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程大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