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唐庄宗入魏,亦列于麾下,两河之战,无不预焉。同光初,为效节军使,转剑直指挥使,寻以忤于权臣,出为汝州小校,凡留滞十余年。晋初,从侯益收汜水关,佐杨光远平邺都,累迁奉国第一军都虞候。时王师方讨襄阳,寻命词兼行营都虞候,襄阳平,迁本州团练使。
③在郡岁余,临事之暇,必被甲枕戈而卧,人或问之,词曰:“我以勇敢而登贵仕,不可一日而忘本也。若信其温饱,则筋力有怠,将来何以报国也!”及汉有天下,复为奉国右厢都校,遥领阆州防御使。
④乾?初,李守贞叛于河中,太祖征之,朝廷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领宁江军节度使,充行营马步都虞候,命分屯于河西。二年正月,守贞遣敢死之士数千,夜入其营。皆怖惧不知所为,惟词神气自若,令于军中曰:“此小盗耳,不足惊也。”遂免胄横戈,叱短兵以击之,贼众大败而退。自是守贞丧胆,不复有奔突之意。河中平,太祖嘉之,表其功为华州节度使,岁余,移镇邢台。
⑤三年秋,改镇河阳。显德初,世宗亲征刘崇,词奉命领所部兵随驾,行及高平南,遇樊爱能等自北退回,且言官军已败,止词不行,词不听,疾驱而北。世宗闻而嘉之,寻命为随驾都部署,又授河东道行营副部署。
⑥其年夏,车驾还京,授永兴军节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二年冬,以疾卒于镇,年六十有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四》)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寻命词兼行营都虞候()(2)必被甲枕戈而卧()
【参考答案】(1)不久;(2)通“披”,穿着。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两河之战,无不预焉()
A.事先B.参加C.过问D.关涉
(2)若信其温饱,则筋力有怠()
A.伸张B.明确C.听任D.知道
【参考答案】(1)B;(2)C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以勇敢而登贵仕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不可一日而忘本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则筋力有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皆怖惧不知所为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参考答案】A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参考答案】(刘词)于是不戴头盔,拿着长矛,大声命令(部下)拿起短兵器攻击敌人,敌人大败而逃。从此以后,李守贞惊惧害怕,不再有突袭的念头。(赋分点:补充主语1分、每句正确各1分)
5.依据文中相关行为事迹,概括刘词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行为事迹 性格品质
忤于权臣
(1)__________________
枕戈而卧
(2)__________________
免胄横戈
(3)__________________
疾驱而北
(4)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刚正不阿,耿直,正直;不畏权贵(2)尽忠职守;居安思危;勤勉;不忘根本;不忘初心(3)勇敢无畏;(4)忠心;忠勇;判断力
参考译文
刘词,字好谦,大名元城人。梁贞明年间,效力于塬邺城军帅杨师厚,以勇勐顽强着称。
唐庄宗进入魏州,也把他安置在自己手下,在汴、洛两河流域进行的战争中,没有哪次不参与。同光初年,任效节军使,转任剑直指挥使,不久因冒犯权臣,出京任汝州小校,埋没在下位达十多年。晋朝初年,刘词随侯益攻取汜水关,辅助杨光远平定邺都,一直提升到奉国第一军都虞候。当时朝廷大军正征伐襄阳,随即任命刘词兼行营都虞候,襄阳平定后,升任本州团练使。
在郡一年多,处理完事务的闲暇时间,必身披铠甲头枕兵器而睡,有人问他,刘词?:“我是凭着勇敢?做上高官,不可有一天忘本。假如安于温饱,身体就会懈怠乏力,将来凭什么报效国家呢!”当汉朝建立,刘词再次担任奉国右厢都校,遥领阆州防御使。
乾?初年,李守贞在河中发动叛乱,太祖前往征讨,朝廷任命刘词?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领宁江军节度使,充行营马步都虞候,命他单独在黄河西岸设营。二年正月,守贞派出数千名敢死兵士,趁夜攻入刘词的营寨,营中将士都恐惧万分,不知所措,?有刘词神色自如,向将士们下令?:“这些人?是小偷小盗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于是脱掉甲?,横握枪枝,喝令士兵持刀枪进行肉搏战,贼?大败而煺。从此守贞丧胆,不再有突然袭击的主意。河中平定后,太祖很赏识刘词,上报他的功绩,朝廷任命?华州节度使,过了一年多,调任邢?节度使。周太祖称帝后,加授同平章事。广顺叁年秋,调任河阳节镇。
广顺三年秋,调任河阳节镇。显德初年,世宗亲征刘崇,刘词奉命率本部兵马随行,抵达高平南,遇到樊爱能等由北撤煺回来,并?朝廷军队已败,阻止刘词继续前进,刘词不听,疾速向北进军。世宗得知后很赞赏,随即任命他?随驾都部署,又授予河东道行营副部署。
这年夏天,世宗返回京城,任命刘词?永兴军节度使,加授兼侍中,行京兆尹。二年冬,因病死于军镇,享年六十五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616056.html
相关阅读:虞世南的《蝉》阅读答案
《绝句 来时万缕弄轻黄》阅读答案
《临江仙?都城元夕》阅读答案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试题及答案(二)
欧阳修的两首《采桑子》对比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