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杯 孙光宪
离棹逡巡欲动①,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②。
金船满捧③,绮罗愁④,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①逡巡:迟疑不决 ②去住:离去与留下
③金船:大酒杯 ④绮(qǐ)罗:穿绮罗之人,此指侍女、歌女
13. “上行杯”为 名。(1分)
14.下面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离棹逡巡欲动”含蓄、传神地表达了离人的情绪。
B. “今船满捧”虽言盛情相送,却隐含离别悲情。
C. “绮罗愁,丝管咽”用比喻手法,衬托了离别之情。
D. 本词多选送别常景,表意自然而有韵味。
15.全词以景句结束。请对此进行赏析。(4分)
13.词牌(1分)
14.C(3 分)
15.以景结情(1分),友人远去,诗人长久伫立江边,只见清冷的江边景物(1分),传达出作者对友人深深不舍之情(1分),给读者以回味/给读者想象空间(1分)。
想象,虚写(1分);以景表意的含蓄美(景和意要写出。景用了比喻。)(2分);给读者以回味(1分)。(4分)
【赏析】
《上行杯?离棹逡巡欲动》是五代宋初词人孙光宪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送别。上片头三句写江浦送别,后一句写送行人的想法;下片歇拍三句写离别饮酒,结尾三句表现了行人与送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客船徘徊着即将开动,故友又赶来水边相送,虽说是行客和送者心情各不相同,我们仍满饮大斗金杯,用酒来表达惜别之情。歌女在唱着伤愁的送别曲,伴奏的弦管似呜咽着别情。当我向远处回首告别的时候,一弯明月已高挂帆顶。只见如雪的浪花,涌动在浩淼的江中。
这首词是写与故人相别的情景,纯用白描的方法,从“极浦
送别”写到帆影消失在“浪如雪”的碧江中,把去者和住者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十分细腻地表现出来。王湘绮说孙词写“常语常景,自然风采”,这首词正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词的上片,概括地写“故人相送”的地点和心情。原来“离棹逡巡欲动”的原因, 故人赶来相送,那无穷的离愁,不尽的祝愿,依依难舍的心情,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去住心情知不共”一语,在结构上来说,既是上片的结句,又是下片的过渡。从传达手法上来说,它是语常而意新,语浅而意深,描绘了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美的境界。在去者此时此刻不免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之感;而在住者则自然而然地要在内心里发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的疑问。这句话写的常景常情,但它所包含的意义和韵味,大大地超出了它的语言框架,值得去思索和玩味。
下片十五前三句是铺叙宴别时的情景,是“故人相送”的具体描绘。后三句是写住者伫立凝望的神情,是依依惜别的形象刻画。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和景,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别有风采。故人举行丰盛的惜别宴会,捧着满杯的酒,向去者表示美好的祝愿。然而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在这“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孙光宪《清平乐》)的时候,那穿着绮罗的美人,必会“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孙光宪《何满子》)。那奏着丝管的美人,必会发出“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谒金门》)的感叹。这一个“愁”字,一个“咽”字,把住者黯然销魂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是以景语总结全词,一句一韵,一韵一顿。他那伫立极浦,目送征帆,一直看到帆影消失在浩渺的烟波之中,但江上的浪涛卷起千堆雪,而他还在伫立凝思,种种神情心事,婉曲传出。这情景很像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的“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他们都是用同一机杼,构造出一个余味无穷的审美意境,都是不言情而情自见。不言愁而愁自深。不过李白写的是当时当地的真实生活,是实写;而作者在这里所写的是想象。是想到“挥手自兹去”以后,故人的一往情深,不忍离别,伫立极浦。如痴如醉的情状,是虚写。以实写虚,或者以虚写实,都是含蓄美最常见、最一般的表现手法。他写的现象是具体的,是有限的,但他辐射出来的内涵却是抽象的、无限的,耐人深思、耐人咀嚼的,因而具有更好的、感人的艺术魅
力。吴梅认为“孟文(孙光宪)之沉郁处,可与后主并美。”又说:“俊逸语,亦孟文独有。”这首词的下片的沉郁,上片的俊逸,确实是不容易达到的艺术境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631420.html
相关阅读:张元斡《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阅读答案
《大林寺桃花》《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朱淑真《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诗歌《送友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