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宋濂《阅江楼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古诗词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之严固,必曰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碑铭。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这篇散文是奉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而作的。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罔:无。
B.以俟夫一统之君 俟:等待。
C.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致:取得。
D.皆略而不陈 略:忽略。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必悠然而动遐思 木遭之而叶脱
B.今则南北为一家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无不寓其致治之思 不知东方之既白
D. 而登于衽席者也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江楼位于狮子山上,因这里地势雄伟,景色壮丽,皇帝下诏令而建造,目的是与百姓共同分享游览的乐趣,作者奉命为其写记,并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楼”。
B.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欣赏管弦发出的淫靡之音,藏匿燕赵美女的,转瞬之间人们就会为之感慨。这些内容从反面议论,对明太祖暗含劝勉意,写得含蓄而隽永。
C.本文充满了大量的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在盛赞朱元璋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劝勉皇帝励精图治,以国计民生为重,这在应制文章中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写景、叙事与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穿插自然,语言简洁精当。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材上也取舍得当,至于其他那些如流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以免对皇上旨意有所亵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有 登 斯 楼 而 阅 斯 江 者 当 思 圣 德 如 天 荡 荡 难 名 与 神 禹 疏 凿 之 功同 一 罔 极 忠 君 报 上 之 心 其 有 不 油 然 而 兴 耶!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3分)
(2)“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4分)

参考答案:
16. D省略。
17. D(介词,到、在。A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 是,动词/就,连词。C助词,的/助词,取消独立性)
18.A 是皇上命名。

19. 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20. (1)直到当今皇上,在这里建国定都,才足以与之相当(或“才足以跟这里的王气相称”)。
(2)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解释它啊。

虽然这样,长江发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解析】
本文是奉朱元璋的旨意而写的一篇景物记,充满着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是,作者在歌颂中未忘规劝皇帝应以国计民生为重,文中写景、叙事和议论也穿插得比较自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637075.html

相关阅读:杨万里《咏荷上雨》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新睛》阅读答案
《从军行 (杨炯)》阅读答案
杜牧的《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李孝寿,字景山,李及之子”阅读答案解析及句子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