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1)上阕最后一句“花满溪南处士家”,似乎与前三句所写的景象不协调,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4分)
参考答案
(1)①前三句用欲堕的晚霞、归栖的大雁、迷蒙的秋雨描绘了一幅肃杀的晚秋图(2分);②“花满溪南处士家”之景则温馨宜人,与前三句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显出在一片萧瑟中诗人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2分)。
(2)情感:表达了诗人孤身漂泊在外、西风染白双鬓的伤感、孤独、无聊的情感。(2分,答到“漂泊在外”之意的1分,答到“伤感”“孤独”“无聊”三词中的一个1分。)
表现:①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情感。“换”字,说明头发不是逐渐变白的,而是“换”一下就行了,用夸张手法写头发变白之快,写出年华易逝的伤感(1分,答到“头发变白”之意即可);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情感,用“东篱”“暮鸦”写出了醉酒遣愁、百无聊赖地去数乌鸦的情景,这都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聊。(1分)
二:
⑴ 词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和氛围?(4分)
⑵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本词一、二两句,描绘了平芜苍茫、落霞辉映、归雁纷纷栖落沙洲的景象;通过晚霞、大雁、汀州、平芜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寂寥的深秋氛围,给人以落寞、凄清的感受。(4分。意思对即可)
⑵本诗下片抒发了诗人年华流逝、事业无成的伤感,漂泊无定、只身天涯的悲叹,和秋风染鬓、借酒浇愁、闲数暮鸦的孤独苦闷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历来是登高临眺,怀念亲人的日子。李昌坦这首登临之作,更是借景抒发了自己飘泊天涯、慨叹年华虚度、事业无成、企望过安定恬淡生活的情感。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苏东坡曾称赞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缘由是王维诗歌在有限的字句里,创造了无限寥廓的景象。如将“诗中有画”来评价本词上片开首两句,也大致不差。这描绘也一贴画具有视角广、景深长、富有立体感、色彩对比鲜明,充满萧瑟气氛的深秋旷野图,给人以开阔深邃的感受。登高远眺,但见晚霞映衬之下,十里平芜一览无奈,此时秋天南归的群雁正振翅归栖在远处的汀洲之上。罚款 人通过“晚霞”“归雁”点明时间正值萧杀的深秋。正当诗人纵目远眺之时,一阵秋雨肃爽的晚秋图,顷刻变成迷蒙昏暗浑沌一片。然而,经过雨水滋润,溪水南岸处士家的辽东中,却一扫萧瑟气氛,花朵摇曳,充满生机。这两句对仗工整,对照鲜明。中国诗歌自《诗经》起,抒发伤感情结都十分注意环境的烘托,尤其喜欢选择黄昏、深秋、雨天来作背景。这首词作的上片,很自然地揉进了这些环境因素,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花满溪南处士家”之景,在一片萧瑟中,特别显眼,甚至与前三句有些不协调。然而它却透露了诗人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
下片起首三句转而抒情,目睹萧瑟的秋景,伤感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回首往事,事业无成,年华流逝,为求稻粱谋,四处飘泊,乃至连梦魂也随之浪迹天涯,寻找不着故乡了。一个“任”字,把诗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境况表露无遗。末二句一实一虚,进一步叙写了自己飘泊天涯,年复一年,西风染白了双鬓;心灵的愁苦无处诉说,只有独自在醉梦中寻求一点慰藉;傍晚时分便倚傍东篱,数点着归巢栖宿的乌鸦。“数暮鸦”这一细节,既刻画了醉态,也表露了心态,无知鸟儿尚有巢可归,可有知的人呢?结末二句所描绘的不堪景象,实是诗人内心苦闷的流露。“江洲”是借用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句,既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又有“天涯沦落人”之意,“东篱”用晋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句。“数暮鸦”则用南宋词人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词句“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看来,诗人是把自己的遭遇、性格,跟这些前辈诗人相比拟的。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造诣。抒情写景自然而不做作,写景中感情自然流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用典妥切自然而不晦涩,起到了表现深层内涵的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808616.html
相关阅读:张可久《【双调】折桂令?九日》阅读及答案
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阅读及答案
《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刘沧《江楼月夜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