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逍遥右脑记忆网
-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记忆资讯
|
提高记忆力
|
增强记忆力
|
右脑记忆方法
|
右脑开发训练
|
手机版
记忆力训练
记忆法
记忆术
记忆宫殿
右脑开发
速读训练
思维导图
学习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学
注意力训练
超右脑
左右脑
最强大脑
全脑速读
快速阅读
思维模式
学习计划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专业
吸引力法则
潜意识
催眠术
潜能开发
速读教程
励志名言
经典语录
电子课本
早教
幼教
小学
作文
词语
句子
诗词大全
唐诗三百首
全唐诗
古诗三百首
古诗大全
宋词精选
全宋词
元曲精选
经典诗句
诗歌鉴赏
诗词名句
辞赋精选
诗人大全
诗词阅读
古诗文阅读
高中诗词
初中诗歌
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学文言文
高中现代诗
现代诗
励志诗歌
精品推荐:
记忆力培训
|
快速阅读培训
|
速读训练软件
|
右脑训练卡片
|
数字记忆编码卡
逍遥右脑
>
诗词大全
>
古诗大全
>
解语花?上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风消绛蜡,露?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 注释】 ①解语花:词牌名。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绛蜡:红烛。?:沾湿。红莲:指荷花灯。 ③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④素娥:嫦娥。 ⑤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⑥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⑦飞盖:飞车。 【鉴赏】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巨大的蜡烛,通明的花灯,露水虽然灯笼纸打湿,可里面烛火仍旺。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苗条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戏,箫鼓喧闹,满路溢香。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从大处着笔。“钿车罗帕”突出都市特点,与上阕“楚女纤腰”及“箫鼓”形成对照,脉络井然。“暗尘随马”写夜市繁华。从“年光是也”开始抒情,抒发今不如昔的际遇和
伤感
。此作结构缜密,厚重顿挫,极具匠心。 【 赏析】 以正月十五上元节为题材的词,历来首推初唐苏味道的《上元》诗,其次则以北宋的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和周邦彦《解语花?上元》、南宋的李清照《永遇乐》和辛弃疾《青玉案》等词为代表作。柳永、欧阳修等虽亦有词,皆不及上述诸作脍炙人口。苏味道诗写承平时代长安元宵夜景,纯是颂诗。苏轼词则以追忆杭州上元的热闹来反衬自己到密州后的心境荒凉。辛词别有怀抱,意不在专咏元宵;李词则抚今追昔,直抒国亡家破之恨。从描写上元节的具体内容看,周邦彦的这首《解语花》诚不失为佳作。正如张炎在《词源》卷下所说:“美成《解语花》赋元夕云云,……不独措辞精粹,又且见时序风物之盛,人家晏(宴)乐之同。”盖此词既写出了地方上过元宵节的情景,又回顾了汴京上元节的盛况,然后归结到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还是比较完整的。不过摆到宋徽宗在位期间这个时代背景下,自然给人以好景不常的联想,而且统治阶级的醉生梦死也使人不无反感,至少也难免感慨系之。特别是周邦彦本人,填词的功力虽深,而作品的思想内容却并不很高明,所以这首《解语花》,近年来已不大为人注意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gushi/502579.html
相关阅读:
古诗:端午日赐衣
戏问花门酒家翁
关于中秋节诗句古诗
送朱大入秦
次元明韵寄子由
上一篇:
归园田居·其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主题
《月出》赏析
山居秋瞑
刘邦《大风歌》赏析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咸阳城西楼晚眺
青青水中蒲二首 韩愈
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
秋风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推荐阅读
中秋节的古诗词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
长歌行【赏析】注解+译文
长歌行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注释 (1)钟山:亦称……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释 (1)至:到。 (2)萧萧:形容风吹树……
《尾犯?甲辰中秋》吴文英
尾犯?甲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
相关阅读
落日忆山中
一丛花令
《竹里馆》王维赏析
关于乞巧节的古诗句
《雨霖铃》古诗鉴赏
《月出》赏析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小儿语
《中秋月》徐有贞赏析
《尾犯?甲辰中秋》吴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