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辛弃疾宋词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全宋词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作品介绍】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景,下片述怀,写景部分以意向的锻炼取胜,述怀部分则以典故的化用见长。该词既有壮志难酬,闲居无聊的苦闷,也有寄情山水的放达,还有对自己大病初愈、精力衰减的惆怅与无奈。

【原文】

鹧鸪天

鹅湖⑴归,病起作。

枕簟⑵溪堂⑶冷欲秋⑷,断云⑸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⑹浑⑺如醉,白鸟⑻无言⑼定自愁。

书咄咄⑽,且⑾休休⑿,一丘一壑⒀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

  ⑴鹅湖:山名,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北。《铅山县志》记载:“鹅湖山在县东,周回四十馀里...《鄱阳记》云:‘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东晋人龚氏居山蓄鹅,其双鹅育子数百,羽绒成乃去,更名鹅湖。”[1] 鹅湖原名荷湖,因山中有湖,多生荷。晋人龚氏居山,养鹅湖中,于是更名鹅湖。

  ⑵簟(diàn):竹席。 枕簟是夏秋乘凉的卧具。

  ⑶溪堂:筑在溪流边上的阁楼。溪指玉溪,即信江,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境内)。

  ⑷冷欲秋:像秋天来了一样冷。

  ⑸断云:孤云,一片云。

  ⑹红莲相倚:红色的荷花密集开放,犹如醉酒的人相互依靠在一起。

  ⑺浑:全。

  ⑻白鸟:指白鹭。《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鹭,水鸟也,好而结拜,故谓之白鸟。”

  ⑼无言:白鹭静默的样子。

  ⑽咄咄:表示失意的感叹。咄咄出自《晋书·殷浩传》,殷浩被放黜后,口无怨言,只是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字。

  ⑾且:姑且。

  ⑿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出自《旧唐书·司空图传》,唐末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作亭取名“休休”,作《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

  ⒀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白话译文】

  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休息,清冷冷好像凉秋就要到来,片片的浮云映照溪水,黄昏的暮色渐渐将它们收敛。红艳艳的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静默着,定然是在独自在发愁。

  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还不如像司空图那样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却也安闲自在潇洒风流。我不知已经衰损了多少精力,只是近来上楼都懒得登梯。

【创作背景】

  1180 年末,辛弃疾因为在湖南的政绩,加了一个虚衔——右文殿修撰,并再次调任隆兴府(后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掌一路军政大权。当时江西发生了严重的粮荒,民情危急,辛弃疾到任后立即采取措施,使得市场粮价大落,供应充足,稳定了社会人心,平息了粮荒危机。 1181年秋天,辛弃疾由宣教郎提升为奉议郎。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弃疾42岁,由于王蔺等人的弹劾而被罢官,归居上饶。

  此词是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期间(四十三岁至五十三岁的作品)。作者游罢鹅湖归来曾患过一场疾病,病后登楼观赏江村晚景,忽惊流光暗逝而筋力潜衰,转念平生,万感横集,因歌此阕以抒悲愤。

【赏析】

  词的结构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语中亦有情。

  上片写病体中所见盛夏景色。起句写气候变化,一派秋凉,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未入秋时,已袭来秋意。这种冷清的感觉,既是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漂浮水面的片断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眼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这景象给词人带来一种开阔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空虚落寞的惆怅。“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红莲盛开,相互偎依,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却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红莲、白鸟原该色彩鲜艳相映衬,怎知一个带出“醉”,一个寻来“愁”,全是作者本人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自己病体无力,愁绪似醉,于是红莲也便似醉;自己两鬓发白,独自无言,僵卧溪堂,于是鸥鹭也会白羽如发,伫立愁苦。以此比拟自己的境况自然而贴切,意象清丽而生动。上片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片抒情创造了一种清冷、空虚而又沉闷的氛围。

  下片写病后所感。换头三句即承上述氛围和意绪而来,但在情感上的表现却又显著变化:变含蓄为明朗,变抑郁为旷达。接着连用殷浩、司空图、班嗣三个典故。晋朝的殷浩被罢黜后终日用手指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心中积怨。辛弃疾遭到弹劾罢官居带湖,处境与之相似,胸中也有一股难以排遣不平之气,因而“书咄咄”可以理解为它要效仿前任以空中书字的方式表达强烈的抑郁不平之感。紧接着的一个三字句用的是唐末著名隐士司徒空的故事,借用“休休亭”之“休休”的用意,表达甘于隐退、享受闲适恬淡之乐的思想。同时,“休”字的多义性使得这个句子可作多种理解,它又可以看作对“书咄咄”的行为的否定,“休书咄咄”,那便是全然地放下心中负累,啸傲烟霞,恬然自适。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一组短促的音节,形成很强的感情冲击力。词人悲愤和自适的两种情绪在其中激荡,随之而来的“丘壑风流”则化解了这种内心的焦灼。

  抒怀之后,末二句“不知”一转,变坦率为微婉,变旷达为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词《满江红》)的悲愤。[3] 辛弃疾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馋毁摈弃而坚持如故,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衰叹老的感伤,而是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此词原来只是无奈中的自嘲,是貌似豁达而实愤懑,而真意只在末二句。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quansongci/1110949.html

相关阅读:《满庭芳?促织儿》张?词作鉴赏
《望湘人》贺铸词作鉴赏
《玉楼春》晏几道词作鉴赏
《生查子》晏几道词作鉴赏(长恨涉江遥)
覃怀高的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