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由韩愈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描作者写贬谪放还途中游衡山,谒祭南岳,求神问卜,借以解嘲消闷,抒发对仕途坎坷的牢骚,表现对现实的冷漠心情。诗的开头六句,写衡山的形势和气象。先总写五岳,再专叙衡山;半山云雾,绝顶难穷。“我来”八句写登山。先写秋景晦明,再写默祷感应,始得晴空峰出。暗寓宦途坎坷反复。“森然”以下十句,写谒庙,是全诗中心所在。以祭神问天,申诉悒郁情怀。最后四句写“宿寺”酣睡,表现旷达胸襟。全诗写景、叙事、抒情如水乳交融,通诗一韵到底,读来铿锵和谐。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作者: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味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内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蛟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注解】
1谒:拜见,朝拜。衡岳:南岳,即衡山,在今湖南省衡山县。题门楼:即题诗于寺门楼上。
2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祭秩:祭祀时的等次。三公:周以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后世用以称人臣的最高官位。
3四方环镇:嵩山在中央,四岳环镇四方。
4火维:指南方。地荒:荒远的地方。足:多。
5假:授予。柄:权力。
6泄:吐出。半腹:半山腰。
7绝顶:最高峰。
8晦昧:阴暗。
9潜心:专心。默祷:暗暗祷祝。
10须臾:一会儿。扫:形容风吹干净。
11突兀:指山峰高峻陡峭。撑:支撑。
12紫盖、天柱:衡山峰名。
13石廪、祝融:衡山峰名。堆:高积。
14森然魄动:衡山诸峰异常高峻,望之使人惊心动魄。拜:拜谢神灵。
15灵宫:神庙。
16动:闪烁。
17青红:指神鬼图像的色彩。
18伛偻:弯腰,表示对神的恭敬。荐:进献。
19菲薄:简陋的祭品。
20睢盱:张眼为睢,闭眼为盱。睢盱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向于“睢”。侦伺:窥察。
21杯伛:占卜用具。导:指导。
22窜逐蛮荒:指韩愈被贬阳山(今在广东)令。
23甘:心甘情愿。
24福:赐福。
25投:投宿。
26?胧:隐约不明的样子。
27曙:天亮。28杲杲:光明的样子。
【韵译】
祭祀五岳的礼仪,如同祭典三公,泰华衡恒分镇四野,而嵩岳居中。
衡山地处荒远的火乡,妖怪特多,天授予南岳的权力,在那里称雄。
喷泄的云雾,缭绕遮蔽了半山腰,虽然有横空极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这里朝拜,正逢上秋雨季节,阴暗的晦气笼罩,没有半点清风。
心底里默默地祈祷,仿佛有应验,难道不是岳神正直,能感应灵通?
片刻云雾扫去,众山峰开始显出,抬头仰望,山峰突兀地支撑苍穹。
紫盖峰连延不断,紧接着天柱峰,石廪峰逶迤上延,绵连着祝融峰。
严森险峻惊心动魄,我下马膜拜,沿着松柏间一条小径,直奔灵宫。
白墙映衬红柱,闪耀着夺目光彩,壁柱上图画模样鬼怪,或青或红。
登阶躬背上堂,奉献肉干和酒食,想借这菲薄祭品,表示我的虔衷。
管庙的老人,似乎知道神的旨意,凝视窥察我祭祀之意,为我鞠躬。
手里持着杯蛟,教导我如何投掷,说此卜是最吉征兆,他人难相同。
我被驱到这南蛮荒僻,侥幸不死,衣食刚足温饱,我甘愿至死而终。
侯王将相升官欲望,我早已断念,纵使神明要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此夜投宿在佛寺,我登上了高阁,天上星月被云雾遮蔽,夜色朦胧。
猿猴啼寺钟响,我不知天何时亮,东方升起一轮寒日,明亮又红彤。
【评析】
贞元十九年(803),京畿大旱。韩愈因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连州阳山(今属广东)令。永贞元年(805)遇大赦,离阳山到郴州(今湖南郴县)待命。九月,由郴州赴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写下这首诗。诗中深沉地抒发了他对仕途坎坷的不满情怀。
衡山耸立在湖南衡阳盆地北端,气势雄伟。山上的衡岳庙,是游人向往的名胜。诗的开头六句,写衡岳的形势和气象,起笔高远,用语不凡。先总叙五岳,再专叙衡岳,突出衡岳在五岳中的崇高地位。按古时帝王的祭典,五岳都相当于爵秩最高的“三公”。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各镇东、南、西、北四方,而嵩山则处在中间。衡岳在炎热而荒僻的南方,古人以为这里有很多妖魔鬼怪,天帝授予岳神权力,使它能专力雄镇一方。诗人一连采用四个叙述句,从“五岳”写到衡岳,竭尽铺垫之能事。紧接二句,便一下子把衡山形势的险要勾勒了出来:衡岳半山腰中蕴藏着云雾,不时喷泄出来,虽有山顶,又怎能攀登上去呢!一句中连用“喷”、“泄”、“藏”三个动词,来描绘平日衡山云雾浓重不散,既奇突,又贴切。
以下八句写登山。“我来”二句,是叙事,亦是写景,写出了秋雨欲来的景象,给人一种沉闷和压抑之感。欲扬先抑,诗意推起一道波澜。“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说衡岳有灵,使天气由阴而晴,诗意陡转。云雾全消,众峰顿现,原是自然界本身的变化,而诗人却说是自己“潜心默祷”、把正直的神明“感通”的结果。“正直”二字寓有深意。往下连用两联,描写众峰由隐而现后的景象。“须臾”一联,写出了山间景色变化之快:霎那之间,浮云扫尽,众峰显露,仰面看去,那高峻陡峭的山峰,就好比擎天柱支撑着天空。这一联是虚写,给人以豁然开朗、奇险明快之感。据《水经注》载:衡山有三峰,自远望去,苍苍隐天。所以晋代罗含的《湘中记》也说:“望若阵云,非清霁素朝,不见其峰。”“紫盖”一联,描写紫盖峰连延着与天柱峰相接,石廪峰腾跃起伏,堆拥着祝融峰。这是实写。汪佑《南山泾草堂诗话》说,“是登绝顶写实景,妙用‘众峰出’领起,盖上联虚,此联实,虚实相生;下接‘森然魄动’句,复虚写四峰之高峻,的是古诗神境。”联系上下诗意来看,此说不无道理。
“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是全诗中心所在。诗人通过对祭神问天的描述,倾吐其无处申诉的悒郁情怀。“森然”二句,点出谒衡岳庙的题意。目的地已经到达,险峻的山峰,使人惊心动魄,不由得下马揖拜。沿着一条松柏古径,急步走向神灵的殿堂。既反映了诗人当时肃然起敬的感受,也烘托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粉墙”二句,写走进庙门后四壁所见:雪白的墙壁和朱红的柱子,交相辉映,光彩浮动;上边都用青红的彩色,画满了鬼怪的图像,写出寺庙的特征。“升阶”以下六句写行祭。诗人登上台阶,弯着腰向神像进献干肉和酒,想借这些菲薄的祭品来表明自己的虔诚。掌管神庙的老人很能了解神意,眼瞪瞪地在一旁窥察,鞠躬致礼。他手持占卜用的杯?,教给诗人投掷的方法;而后又根据卦象,说是得到了最吉的征兆,那是其他人所不易得到的。但是,正是“云此最吉馀难同”的结语,却引出了诗人一肚皮牢骚:自己在阳山贬所没有被折磨致死,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今后只求衣食粗安,就甘心长此而终,哪里还存什么侯王将相之望!神明纵然想赐福保佑,恐怕也难奏效了。这一段描写和牢骚,既真实,又动人,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不满情绪。诗人关心自己的前途,当然希望占卜能得到一个非常吉利的答复。但是,当他得知是一个“最吉”的答复之后,他倒反而产生了怀疑,以致大发起牢骚来了。这大概与他当时对朝延政治斗争的形势有所了解有关吧!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末四句,归结诗题“宿岳寺”之意。先写上高阁时所见夜景:月色星光,因云气掩映而隐约不明。接着翻用谢灵运“猿鸣诚知曙”句诗意(《从斤竹涧越岭西行诗》),写道:“猿鸣钟动不知曙”。本来听到猿声啼叫就知道是天亮了,但诗人因为酣睡,连天亮时猿的啼叫声和寺院的钟声都没有听到。诗人身遭贬谪,却一觉睡到天明,足见襟怀之旷达。末句“寒日”,又照应上文“秋雨”、、“阴气”,笔力遒劲。
此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章法井然。诗一开首便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中间写衡岳诸峰,突兀高耸,令人心惊魄动。求神问卜一段,亦庄亦谐,其实是诗人借以解嘲消闷。末尾数句,更清楚地反映出诗人对现实所采取的比较泠漠的态度,他对自己被贬“蛮荒”的怨愤,也溢于言表。通篇一韵到底。押韵句末尾皆用三平调(少数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诗的语言古朴苍劲,笔调灵活自如,风格凝炼典重,无论意境或修辞,都独辟蹊径,一扫前人记游诗的陈词滥调,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说:“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公诗足以当此语。”原载:《唐诗鉴赏大辞典》
【讲解】
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和《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饿殍遍地。韩愈上书皇帝,请宽民徭,触犯唐德宗及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八月改年号为永贞),遇大赦,离阳山,到郴州等候命令。同年,宪宗登基,又议大赦,韩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写下这首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吕黎先生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http://)
【英汉对照】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 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 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 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 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 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 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 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 松柏一迳趋灵宫。
纷墙丹柱动光彩, 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 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内老人识神意, 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导我掷, 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 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 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 星月掩映云??。
猿鸣钟动不知曙, 杲杲寒日生于东。
STOPPING AT A TEMPLE ON HENG MOUNTAIN I INSCRIBE THIS POEM IN THE GATE-TOWER
Han Yu
The five Holy Mountains have the rank of the Three Dukes.
The other four make a ring, with the Song Mountain midmost.
To this one, in the fire-ruled south, where evil signs are rife,
Heaven gave divine power, ordaining it a peer.
All the clouds and hazes are hidden in its girdle;
And its forehead is beholden only by a few.
...I came here in autum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When the sky was overcast and the clear wind gone.
I quieted my mind and prayed, hoping for an answer;
For assuredly righteous thinking reaches to high heaven.
And soon all the mountain-peaks were showing me their faces;
I looked up at a pinnacle that held the clean blue sky:
The wide Purple-Canopy joined the Celestial Column;
The Stone Granary leapt, while the Fire God stood still.
Moved by this token, I dismounted to offer thanks.
A long path of pine and cypress led to the temple.
Its white walls and purple pillars shone, and the vivid colour
Of gods and devils filled the place with patterns of red and blue.
I climbed the steps and, bending down to sacrifice, besought
That my pure heart might be welcome, in spite of my humble offering.
The old priest professed to know the judgment of the God:
He was polite and reverent, making many bows.
He handed me divinity-cups, he showed me how to use them
And told me that my fortune was the very best of all.
Though exiled to a barbarous land, mine is a happy life.
Plain food and plain clothes are all I ever wanted.
To be prince, duke, premier, general, was never my desire;
And if the God would bless me, what better could he grant than this ? --
At night I lie down to sleep in the top of a high tower;
While moon and stars glimmer through the darkness of the clouds....
Apes call, a bell sounds. And ready for dawn
I see arise, far in the east the cold bright sun.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tangshi/924167.html
相关阅读:登岳阳楼 杜甫诗选
江南曲原文及翻译
登金陵凤凰台
燕歌行?并序
寄扬州韩绰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