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译文] 在我年轻的时候,一点也不知道忧愁是怎样的滋味;只是一味地想爬上高楼,爬得越高越好;并且想模仿那些文人墨客,原本毫无忧愁,却偏偏为了作些新诗新词,而强说自己忧愁。
[出自] 南宋 辛弃疾 《丑奴儿》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译文1:
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不能说。想说却不能说,只能说,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呀!

译文2:
年轻的时候涉世未深,无法体会人生的艰难,不知什么叫做愁,所以总喜欢跑上高楼,是为了能刻意找点悲秋愁绪写进诗词中,勉强自己说:“那愁呀!那恨啊!”
而如今饱受忧患,遍尝人世苦痛,那些不如意的事不提也罢。不提也罢,假如真要说,就说:“好一个凉爽肃飒的秋天啊!”

译文3:
少年时代不懂得忧愁的滋味,一天无忧无虑,总喜欢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喜欢登高远望,是为了填一首悲秋的新词,其实既没有愁,也没有恨,而是勉强自己胡乱编排。
  
  现在到了饱经忧患的年纪,完全懂得了忧愁的真正滋味,可是那些不顺心的事,说它又有什么意思呢。说它又有什么意思呢,还是算了吧,倒不如说:“清凉爽快,好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天哪!”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1203030.html

相关阅读:杜甫《徒步归行》原文及翻译 赏析
战国策?宋卫?宋康王之时有雀生
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赏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