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与夜
[俄国]丘特切夫
按照天神的至圣的意图,
用一幅金线编织的帷幕
遮盖神秘的魂灵世界,
把下界的无名深渊罩住。
白昼,就是这光华之罩,
白昼,是天下众生的踊跃,
它是众人和众神之友,
它是伤痛的灵魂之药。
白昼消亡,黑夜光降,
她从这劫数难逃的世界上,
揭开了神赐的帷幕,
把它全部撕下,弃之一旁。
于是深渊在我们面前裸露,
充满着恐怖、阴暗和烟雾,
我们和它之间竟毫无遮拦,&mdash,经典语录;—
这就是人怕黑夜的缘故。
(飞白译)
【赏析】
《昼与夜》这首诗含有明显的哲学思想,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诗人对社会的看法,二是诗人对人性的看法。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诗人认为白昼是文明世界编织的一幅金线之幕,它掩盖了文明世界的实质,它是文明世界自欺欺人的“光华之罩”。而当这光华之罩被夜全部撕下并弃置一旁时,文明世界的实质就暴露无遗了。文明世界的深渊之中,到处可见扼杀一切生机勃勃力量的罪行。对现存秩序的表面的稳定下存在着暴乱的洞见,使诗人深深感到文明世界人造的东西、虚假的成分太多了,白昼的帷幕正是要掩盖这一切。因此诗人对白昼感到厌恶,赞赏夜的毫不留情和铁面无私。
不过这首诗更为评论家重视的,是诗人关于人性或人类意识的看法。
诗人认为,在人的理性意识下,存在着非理性的潜意识,这潜意识就是混沌,但它却是人的真正有价值的本质性的存在。理性的昼是浅薄和不可信的,而非理性的夜尽管充满了神秘和无边的恐惧,不为人自身所喜欢,然而它却是充满活力的,它?藏着的巨大能量,是生命力爆发的源泉,它的世界自在开阔,为人性的开拓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它那原始粗犷的美要比理性白昼的精致定型的美更富生气,只有潜意识的混沌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诗人在努力追求人性底层被掩盖了的破坏力量和创造力量时,不仅表现出返璞归真、向往自然和原始的热烈愿望,还表现出对于理性压抑的反抗,充满了叛逆精神。
不管是对社会的看法中,还是对人性和人类意识的见解中,都可以窥探到诗人深刻的寻根究底的精神。他认为平时人们所见到的整个世界(社会和内心世界)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只不过是浮光掠影和瞬息即逝的假象,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具有超越性,而这超越性在诗人丰富的想象中,又是由“昼”与“夜”这样鲜明对立的意象来象征和表达,真是深沉、瑰奇、卓越。列夫•托尔斯泰将这一切高度集中地概括为“风格独特,思想深刻,美”,的确名副其实。(季新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12226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