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的诗意: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这两句是说,山间早秋傍晚时分,蟋蟀在草间不住鸣叫,秋天已经到了,蝉在树上悲鸣,更增添了早秋的气氛。诗句写山居情趣,隐喻着诗人因愤慨而退隐的心绪,耐人寻味。
出自王维《早秋山中作》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释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蛩(qióng)响:犹蛩声。唐王?《离人怨长夜赋》:“远林而未有鸟啼,偏嫌耿耿;幽壁而徒闻蛩响,顿觉漫漫。”蛩:蟋蟀。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三国魏曹植《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空林:渺无人迹的树林。晋张协《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期:约,约定。

参考译文
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思念回东溪守着竹篱故居。
不厌弃尚平尽早了却儿女婚嫁,却嫌恨陶潜辞官归隐年岁已迟。
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
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



背景
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在辋川时期,时间约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此时作者四十多岁,年龄与陶渊明辞官时(年四十一)接近。当时朝政日坏,王维郁郁失志,所以向往隐逸生活

赏析
《早秋山中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早秋季节山林的环境以及山野林间昆虫的声音,表达了作者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的心绪。全诗情景交融,笔法微婉,但旨趣明白,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

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颔联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东汉尚长之典,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汉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年六月—56年四月)中,尚长子女婚嫁已毕,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终。对句是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的故事。陶渊明曾经在彭泽当县令,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有次有个督邮来督查,他觉得这个督查粗俗而又傲慢,但是又不得不去,一旁的县吏建议他穿得整整齐齐去拜见督邮,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于是挂印归去。此二句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颈联是从山野间的昆虫的声音,也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早秋寒凉萧瑟的特点。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预示着一个寥落季节的来临,予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秋季感受。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出作者的迟暮感。
最后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这里说自己寂处山中,空林独往,只和白云期会,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
此诗主要申明作者自己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生活,抒发了一个隐士的情怀。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1322916.html

相关阅读:后汉书?虞诩列传
死亡赋格_诗歌鉴赏
关帝灵签20签 关帝灵签解签第二十签
张籍《董公诗》原文翻译 赏析
杜牧《题木兰庙》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