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别离辞:节哀_诗歌鉴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别离辞:节哀

[英国]多恩

正如德高人逝世很安然,

对灵魂轻轻地说一声走,

悲恸的朋友们聚在旁边,

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

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

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

那是亵渎我们的欢乐——

要是对俗人讲我们的爱情。

地动会带来灾害和惊恐,

人们估计它千什么,要怎样,

可是那些天体的震动,

虽然大得多,什么也不伤。

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

(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忌

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

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

我们被爱情提炼得纯净,

自己都不知道存什么念头

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

再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

两个灵魂打成了一片,词语

虽说我得走,却并不变成破裂,

而只是向外伸延,

像金子打到薄薄的一层。

就还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

和一副两脚规情况相同;

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像

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

虽然它一直是坐在中心,

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

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

那一个一回家,它马上挺腰。

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

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

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

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

(卞之琳译)

【赏析】

玄学的技巧在《别离辞:节哀》一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首诗是多恩在离别时分赠给他所爱女子的,据沃尔顿写的传记,作此诗是赠妻子安妮•多恩的(当时她正怀着第十个孩子,结果仍产一死胎)。该诗是多恩诗集《歌与十四行》中的杰出诗作之一。该诗所着重强调的(或该诗的主题),是赞颂男女恋人之间的净化了的感情,认为他们之间的分离并不重要,甚至并不可能。

该诗第一节采用了一个“玄学”的类比,给人造成一个强烈的知觉意象。这一节语气平和缓慢,整个场面完全是为了烘托第五行的“溶化”一词。诗人告诉恋人,分离时不需要表现出夸张的悲哀,只需要静静地溶化,他用死亡来说明,甚至连死亡也是极为微妙、难以觉察的,聚在旁边的观看的人也说不出最后一口气何时离去。乍一看,把真正的恋人的离别比作死别,确实显得悲痛,与诗人的本意不符,但这位玄学大师正是在这方面体现出自己的“怪才”,他使得“离别”这一意象几乎令人难以察觉。为了烘托这种“溶化”,诗人在这一节使用了“S”音的重复以及“头韵”,使人感觉到窃窃私语,以及虚弱的呼吸,造成一种“溶化”的音响效果。

第二诗节中,可以看出玄学派诗人对创造新词的热爱。在词语的使用方面,多恩表现出用自然意象表达新意的词语的热爱,甚至热衷于用自然意象来创造新词。“泪浪”(tear-fIood)、“叹风”(sigh-tempest)等等,使诗句显得生动形象,尤其是七八两行中的“俗人”(laity)—词,与“亵渎”(profanation)—起,暗比他们的爱情似宗教一般神圣,不同于凡夫俗子。

该诗的第三节中以地面上较小的然而有害的运动和空气中更大的然而无害的运动进行对比。按照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动学的观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体运行的轨道有九圈。“震动”(Trepidation)这类天体的震动是指第九重天或第八重天的运行发生变化(被人们认为无害)。诗人在此强调,他们的分别不同于凡夫俗子,他把离别比作是庞大的天体的偏移,神秘、重大,但神圣,不为凡人所道。

第四节的“世俗的”一词原文为“sublimary”(直译为“月下的”)。因为九圈中,离地球最近的一圈为月球轨道,是第一重天。这一节写月下的凡夫俗子的爱是由感官组成的,而多恩歌颂的则是精神上的圣洁的爱,这是凡人所不能理解的。

第五节进一步强调有别于人间凡人的爱,不是由感官组成,他们圣洁的爱提炼到了精美的程度,没有感官(眼、唇、手)的成分。

自第六节起,可以看出这一派诗人为达到感情哲理化、思想知觉化的效果,在艺术上典型地采用了奇喻(conceit)和悖论(paradox)这两个艺术手段。

第六节引出一个新的比喻:黄金的延伸。诗人把他们的爱情比作金子,不同于其他金属,不会在分离的过程中破裂,只会延伸,同时,这种黄金般的爱情也是洁净缥缈的(airy),而不是世俗的(sublunary)。

最后三节又引出一个新的更为著名的玄学派的奇喻:以圆规的两脚来比喻分离过程中的男女双方。最后三个诗节实际上分成三个层次的寓意,第一层意思是说圆规的两脚是互相牵连的,来说明真实的分离是不可能的;其次认为两脚分久必合,来说明分离只是暂时的;最后一层寓意是该诗中最为重要的“圆圈说”。在诗人看来,圆是完美的象征,在圆规画出圆圈的过程中,其起点就是终点。诗人认为,只要圆规的定脚坚定,另外一只脚才能画出完美的圆圈。这里,定脚象征着妇女的坚贞,而这种坚贞又赋予诗人力量来完成圆圈。这一玄学的比喻使得诗人对待妻子的充满着关切、担忧、劝诫等等复杂的心理体验和情绪结构都极为形象性地表现了出来。(吴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13766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