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德国]艾兴多尔夫
天空,他一定有一天
悄悄地亲吻过地面,
引得大地呀繁花缤纷,
在梦中把他思恋。
微风在田野上吹拂,
麦穗儿在柔和地摇荡,
森林在簌簌絮语,
夜色是如此清朗。
这时分,我的心灵
宽广地展开了翅膀,
飞过这宁静的大地,
恰像是飞向家乡。
(飞白译)
【赏析】
相对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浪漫主义更偏重于情感敏感性的发掘。艾兴多尔夫的诗歌创作秉承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人生哲理,其诗作形式质朴,带有民歌特色,强调灵魂与自然的统一,浸染着返归自然的渴望,也隐含着浓厚的“唤起民族意识”的意图。
《月夜》这首诗被许多评论家誉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许多音乐家对之情有独钟,为其谱曲达四十一种之多。全诗始终回荡着诗人对浪漫主义文学“幻想”与“自然”这两大主题的回应。
诗歌首段描绘了月夜中诗人对天与地的遐思。在德语中,天空是阳性词,大地是阴性词,天空曾经带着满心温柔的爱亲吻大地,如今大地亦在梦中思恋他。语法中的词性与上的拟人相映成趣。拟人似虚,但又虚中有实,将繁花似锦的大地凸显出来。第二段染笔于大地上的景色,细细描绘微风吹过时,田野中麦穗的柔态,森林中的轻响,轻微的动态又进一步衬托出夜色的静谧。诗歌的第三段,幻想的心灵登场了,这幻想的心灵展开了翅膀,飞越夜空与宁静的大地,飞向家乡。那么,诗人笔下的“家乡”,是实指确实存在的,还是虚指灵魂的依归呢?
艾兴多尔夫和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一样,喜爱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笔去描绘自然,《月夜》中的“家乡”,同样带有这种浓厚的理想色彩。诗人对大自然深切的依恋,实际上饱含着对回归自然的渴望,而对自然的向往,也暗衬出对现实的失望与忧愁。在月夜徘徊的诗人,认定了自然与乡野是他灵魂的家乡。他的徘徊,不只为了美好安谧的自然,也为着在现实中找寻灵魂安栖之所。而灵魂能够安栖的地方,也即是整个德国民族文化所植根的地方。全诗的结构整齐,内容看似浅显却意境闳深,在美好的向往中又笼罩着在现实寻求中的淡淡的孤寂之感。(胡晓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19233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