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烟囱孩子(二)
[英国]布莱克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
“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
“你的爹娘上哪儿去了,你讲呀?”
“他们呀都去祷告了,上了教堂。
“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
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他们就把我拿晦气的黑衣裳一罩,
他们还教我唱起了悲伤的曲调。
“因为我显得快活,还唱歌,还跳舞,
他们就以为并没有把我害苦,
就跑去赞美了上帝、教士和国王,
夸他们拿我们苦难造成了天堂。”
(卞之琳译)
【赏析】
威廉&bull,伤感签名;布莱克在写作《天真之歌》的时候,并没有计划写作《经验之歌》。人们普遍认为,《天真之歌》是诗人当时对世界的天真理解的反映。约摸五年后,诗人又创作了《经验之歌》,以更具经验的眼光看待世界,《扫烟囱孩子》(二)就作于1794年。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简单地相信,纯真的心灵能够拯救世界,反倒对自己一直骂信的宗教发出了质疑。诗中不再热切地赞美上帝,而是不满地指责“他们拿我们苦难造成了天堂”。其中的“他们”指的是“上帝、教士和国王”:国王的天堂,是压迫底层人们建立的虚假繁荣;教士的天堂,是宗教权力的膨胀;而上帝的天堂,也是靠牺牲羔羊而造就。这首诗中的孩子,虽然还在努力显得快乐,但却已经被社会剥夺了最初的纯真,渐渐流露出愤恨的情绪。
罗伯特•彭斯与威廉•布莱克,这两位平民诗人横空出现在18世纪末期,一反德莱顿、蒲柏等人的古典主义诗歌气象,成为浪漫主义的两位先驱。布莱克对浪漫主义最重要的贡献,就体现在这首诗和其他一些批判工业化社会的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这种歌唱时代的作风,深深地影响了身后一代英国诗人。然而,除此之外,布莱克与其说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不如说深受多恩等人的玄学派影响,成为英国玄学派传统不断延续的重要一环。(刘云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19463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