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汉将李陵论》原文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孟坚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春秋》所以美狼?者,为能获其死所。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
白居易《汉将李陵论》注释
、为:当,做。
2、奉:奉行。
3、周旋:辗转追逐。
4、苟:如果。
5、一:①一旦;②全部。
6、策名:写入……名册。
7、窃谓:我私下认为。
8、可:该做的。
9、遂:最终。
0、讥:批评。
、感到疑惑。
2、虽:虽然。
3、以:因。
4、而:然而。
5、从:跟着。
6、谋:为……谋划。
7、军师:军队。
8、死:为……死。
9、所:地方。
20、美:赞美。
2、?:?读shěn,深视或下视。
22、为:因为。
23、获所:到了该死的地方。
24、始:最初。
25、孰:谁。
26、及:到了。
27、殚:尽、完。
28、摧锋:摧折锋锐。
29、死战:拼死一战。
30、卒:最终。
3、坠:丧失,败坏。
32、挫:挫败。
33、战勋:战功。
34、逭:读huàn,免除。
35、躬:自身。
白居易《汉将李陵论》翻译
我评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啊。”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着并不断追寻着它们,如果一旦失去了,这就不再是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名字列入上将的名册,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不忠,活着投降匈奴不勇,放弃先前的功绩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应该的,因而最终灭亡了自己的宗族,真可悲啊!
我读《史记》《汉书》,发现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很是为此感到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获罪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班固也跟着司马迁而没有批评李陵,还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为别人的军队谋划,失败就要为此死去。”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春秋》中之所以赞美狼的眼睛深沉下视,是因为它们死得其所。然而李陵到了该死的地方而不死去,能够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而能用少数军队攻击众多敌人,凭着辛劳而击败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接战一再胜利,他的功劳没有谁比他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摧锋锋锐遭受摧折而失败的时刻,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
唉!败坏国君的使命,挫败国家的威风不能够被称作忠;在匈奴人那里委屈自身,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毁坏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作比较,又是多么地荒谬!
白居易《汉将李陵论》赏析
《汉将李陵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作品。
白居易的代表诗全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33591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