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献之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王献之传原文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初娶郗昙女,离婚,后以选尚新安公主。” 因为婚姻生活不顺利,献之经常写《洛神赋》来消遣,寄托自己的情怀,有点柏拉图式精神恋爱的倾向。
无子,唯一女,後立为安僖皇后,后亦善书。”书法这玩意儿,经不起高手一点拨。一点拨,窍门开了,写字其实是很简单的事。窍门不开,任他天天写,也是无济,收效甚微。看!献之的女儿“亦善书”,绝对离不开献之的教导、点拨。相信安僖皇后的字流传至今,也属法帖一类。
起家州主簿、?书郎,转丞,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安进号卫将军,?为长史。”当朝宰相垂青推荐,当然官运顺利。
人有求书,罕能得者,虽权贵所逼,靡不介怀。”这是小王风度,得乃父真传。权贵算什么?有点臭钱就了不起了?老子不写,你有什么办法?但这肯定得罪了不少人。
太元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献之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试谓曰:‘魏时陵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鬓尽白,裁馀气息。还语子弟,宜绝此法。’献之揣知其旨,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献之回答很有高度,他板起脸很郑重地说,韦仲将是魏国大臣,叫他写字,竟然到“须鬓尽白”地步,太不人道了!难怪魏德不长。我王献之是不干这个事情的。因为晋德好啊,比魏德好。既然比魏德好,你就不能叫我干这个事。把这个当朝宰相当场驳了回去。
安又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故当不同。’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这段话很有名。谢安这个人很狡猾,被驳了回来,面子上挂不住。于是转移话题。他知道献之的性格,故意问献之,你和你父亲比,哪一个字好?谢安其实是想为难一下献之。献之知道谢安的意思,回答得绝对聪明,他不说我好,也不说父亲好,他只是说当然不同。前面有一个“故”字,很耐读。其实暗含的意思,我父亲当然好,我也不比他差,各不相同耳。至于不同在哪里,外人哪里知道?!意思是你谢安也不一定知道。又驳了回去。不过这次确是非常含蓄,没有抬杠,给了谢安一个台阶下。虞?《论书表》在这个细节上表述有些不同。《论书表》这样记载:“谢安尝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答曰:“世人哪得知。”我个人比较相信《传》中的对话。以献之的智慧,他不会明白说出“故当胜”的话来,这样就不是魏晋风流了。看《世说新语》的对话,含蓄得很。虞?《论书表》把意思全改了。什么“世人哪得知”,这话就不是风度,而是狂妄了。献之是要变父亲法的。根据张怀?《书议》的记载,献之十五六时,就对父亲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这是献之的伟大之处。王羲之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一般的情况是,儿子肯定不行。当代的两个泰斗沙、林,他们的儿子,书法水平就很一般般了。但是献之想到要变老子的法,这个气度更厉害。谁说天上不能出两个太阳?我偏要出给你们看看。结果一门父子,两个圣人。献之变“古法”,创造出了“今体”。张怀?《书议》评价说:“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间。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风流不是人人可当得起的,必须有学识、智慧、气度、胆略,缺一不可,是人的最高境界。
寻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太康十一年卒于官,年四十三。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曰?。”传的组成部分,不多说。
献之工草隶,善丹青。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私心,冥合天矩,观其逸志,莫之与京。至于行草,兴合如孤峰四绝,迥出天外,其峻峭不可量也。子敬五六岁时学书,右军潜于后掣其笔不脱,乃叹曰:‘此儿当有大名。’”这个例子有点夸张。小时侯老师也这样教我们,甚至干过这事。苏东坡发表评论说:“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不然。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东坡巨眼,不必再过多解释,免得屋上造屋,床中架床。所以,历史有时候在扯淡,不能都相信的。
遂书《乐毅论》与之,学竟,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大字在当时好像还不怎么有吧。
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及论诸体,多劣于右军。总而言之,季孟差耳。”结语草草了事。贬低小王的那路货色,大概都受了点唐皇帝李世民的影响。李皇帝说:“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简直是在放屁,泼妇骂街一样进行恶毒人身攻击。这里面除掉个人喜好之外,主要应该是老子更重法度,儿子更重逸趣,做皇帝当然要选前者了,这样也好让江山多坐几天。
晋书?王献之传翻译
王献之,字子敬。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同时代人。几岁时,曾观看门生扌雩,说:“南边将要失利。”门生说:“这小儿郎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呢。”王献之发怒道:“我远的不及荀奉倩,近的比不上刘真长。”言罢拂袖而去。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小的优。”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曾与王徽之同在一间屋子里,忽然起火,王徽之拔腿奔逃,连鞋子都顾不得穿。而王献之神色恬然,不慌不忙,喊左右侍从将他搀扶出去。夜晚睡在书房里,一群偷儿潜入房中,将室内东西偷得精光。王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祖辈的遗物,只请你们留下这毡子。”群偷儿惊慌而逃。
王献之擅长草书、隶书,会绘画。七八岁时学书法,王羲之偷偷从他背后抽他手中之笔,因握笔有力而抽不出来,感叹道:“这小儿日后会出大名。”曾在墙壁上书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王羲之以为有才,观赏者达数百人。桓温曾让王献之在扇子上题字,笔误落扇上,王献之便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画得十分美妙。
开始出任州主簿、秘书郎,后转做府丞。被挑选为新安公主驸马。曾路经吴郡,听说顾辟强有座著名的花园,本与顾辟强素不相识,乘坐轿子直入花园。其时,顾辟强正在花园里聚会宾客朋友,而王献之游赏完毕,旁若无人。顾辟强勃然大怒,指责道:“在主人面前傲慢不逊,是非礼;倚仗富贵在士人面前骄矜自满,是无道。有这两样过失,就是个不足挂齿的粗俗之人。”便将他赶出园门。王献之仍是一副傲慢的样子,不屑与之计较。
谢安十分敬爱王献之,请他做长史。谢安晋封卫将军,王献之仍做长史。太元年间(376?396),太极殿落成,谢安打算让王献之题写匾额,以作为流传后世的墨宝,但难于直言,试探道:“曹魏时陵云殿匾额没有题写,就被工匠们误钉了上去,取不下来,只好让韦仲将站在悬挂的凳子上书写匾额。等匾额写罢,头发都变白了,衰老得仅剩一口余气,回到家告诉子孙们,此后再也不能用这种方法题写匾额。”王献之明白谢安的意图,正色道:“韦仲将,是曹魏大臣,哪会有此等事!如果真有此事,足以显示曹魏德薄而不能长久。”谢安便不再追逼他题字。谢安又问道:“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样?”王献之道:“当然不同,各有所长。”谢安道:“旁人评价不是这样。”王献之道:“旁人哪里知道?”不久授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为中书令。
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朝廷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只有王献之、徐邈共赞谢安对朝廷有忠心与他所建立的功勋。王献之上书道:“已故太傅谢安年少时谈玄说道,倍受称颂。年青时隐居山林,高雅的名望可比商周箕子与秦末四皓;尔后出山做官,使天下王法公平得当。及至他借朝廷声威歼灭奸猾强暴之敌,建立不朽功勋后,又主动交出权柄辞让高位。而且服侍先帝,亲密如同布衣之交。陛下继位之初,正值年轻,而谢安尽心竭力辅助陛下。考察谢安隐居到出仕的一生,事情繁多,情况复杂,但谢安堪称大晋一代贤相,比从前的辅弼大臣仁义忠心。请陛下明察。”孝武帝于是以隆重的礼仪封赠谢安。
不久,王献之病重,家人为他上表给天神,按道家法规,上表前要本人陈述所犯过失,家人问有何过失,王献之回答说:“别无他事,只惭愧与郗家离婚一事。”王献之前妻,是郗昙之女。不久王献之病逝。安僖皇后立为皇后后,追封后父王献之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王献之无子,侄儿王静之继嗣,官至义兴太守。当时论者认为王羲之的草书、隶书,江左国朝无人比得上,王献之书法的骨力远不及其父,但妩媚多姿。桓玄很喜爱他们父子的书法,做了两个书袋,分别装着他们父子二人的字画,放在左右欣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588221.html
相关阅读:战国策?楚四?虞卿谓春申君
杜甫《白小》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上帝是座坚实的城堡_诗歌鉴赏
杜甫《甘林》原文及翻译 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