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宋诗人的《书愤?其二》
白发萧萧卧泽中,?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赏析
这两首是作者七十三岁时在山阴所作。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恰是在这种思维的安排下,常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深厚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懂得的愤懑。“泽中”,指诗人寓居之地镜湖。其时,诗人年老力衰,阔别朝廷。他想到,时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吞舌,不屈而逝世。我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述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动,情感悲壮,表示了“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诗语)的好汉本质。
在第二首中,诗人的气愤和前一首有所不同。固然这一首仿佛是承接着上一首最后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谓。这一篇的首联跟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然而年华虽逝,而本人的壮心仍然灼热,不减当年。第二联承上:自己迟暮虚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耀,仍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豪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在今四川?番东南。这里泛指川、陕),激战皋兰(县名,在今甘肃兰州北)。然而,时间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限之事(指征战沙场,廓清江山),在我身上终于无奈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本日成了一个隔岸观火之人。其心境之悲哀凄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的这两首《书愤》诗,笔力雄壮,气吞山河,充足得显示了他诗歌作风特点的一个重要情义,更是陆游全部创作中的精髓所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8358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