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朝诗人的《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有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做作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融合,情随景迁,简练精练,活泼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先容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觉得三峡的狭小,寥寥数笔形象地勾画出三峡澎湃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概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天然气节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比较、夸大更加凸起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颜色、两种情态,动静交错,对照赫然;“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绘声绘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异景。“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衬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悲凉。
作为描述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很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风景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多少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宏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惊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次序来布局谋篇。
所有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色,要跟本人的思维情感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幽静奇丽的景色。作者捉住风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绵延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刻画不同节令的不同气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交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银白的洪流,碧绿的潭水,盘旋的清波,漂亮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惊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啼声连续一直,在空阔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怪景象,被描写得酣畅淋漓。作者写景,采取的是大笔点染的伎俩,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景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韵味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楚。写水则分不同时节分辨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明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凄凉的渔歌,形成了一幅幅作风迥异而又天然协调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入的印象。援用的诗句表示了渔人流浪不定的悲伤,烘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8456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