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描写雨的诗句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出自晚唐诗人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的标题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只管认为诗题不用改作“寄内”(由于“集中寄内诗皆不明题目”),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光,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据,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因为政敌的诬告,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以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彷徨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由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对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实在,冯浩也没有说得太逝世。他含混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本人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考虑。

李商隐的终生是不幸的。他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朋党,官僚团体。)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无可奈何。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情是凄凉的。多少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迟疑满志。“且吟参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当前,这种乐观情绪消散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心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前提。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来往;三,彼此貌合神离。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生较李要宝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的排斥跟压制,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不相反的证据,大略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者能更为精致地咀嚼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端,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抵触。归期的盼望与未有期的扫兴,两相对峙。悲怆沉痛,覆盖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名义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气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烈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自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捉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涯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设想,好像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摆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求构造的技能。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艰苦,然不外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含蓄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式,写出诗人的遥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消溶了《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绝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趣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干够”,照顾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渴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义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出色。“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文体里,绝不惋惜地应用了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勇敢。然而,再次呈现的“巴山夜雨”,无枯燥之嫌,辞意反而崎岖深沉。假如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暖和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憧憬,对于“君”的深挚友谊。这给诗中增加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等待,因此示现于未来的快慰,又加剧了面前归期未有期的疼痛。咱们能够感触到诗人的情绪一直起伏、跳跃,然而通篇的感情色调又是协调、同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殊是他暮年的诗,感伤情感很浓。这种感伤反应了时期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受的可怜。《夜雨寄北》,固然有些欢喜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示得很波折、很深厚。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盛的潜台词。这里仿佛不是因为夫妻分别而觉得的苦楚,切实是深深包括了诗人此时此地回想毕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事实的愤懑与失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霎时间情感的弯曲变更。语言是朴素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润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局部诗,辞藻华丽,用典精致,擅长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作风:纯朴、天然,却同样存在“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8459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