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梁甫吟原文_翻译和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梁甫吟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注释

作者:佚名

①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乐府诗选》(余冠英注),这篇为齐地土风,或题诸葛亮作,是误会。
②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③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④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⑤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当我左手拿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⑥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⑦绝:毕,尽。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二句是说三士文武兼备,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纲纪的真谛。一说,三士以勇力出名,无所谓文,“文”当作“又”。这两句诗,似本《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庄子》两句都是说剑,这两句都是说勇。“地纪”就是“地基”。
⑧一朝:一旦。
⑨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相关内容鉴赏

作者:佚名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甫”亦作“父”。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后以为葬歌。”指出它首先是“哀时”之作,成为“葬歌”是后来的事。

  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记载:春秋时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同事齐景公,各有殊功。一次国相晏婴“过而趋之,三子者不起”,这使晏婴甚为难堪,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乃“危国之器”,应该除掉。景公以为然,便由晏婴设计,以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桃子该给我吃。”说罢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功小争桃,是贪,争得不对又不死,是无勇。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自杀而死。古治子见自己动武争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责不仁不义接着自杀。历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事例极多,而此诗之所以以《梁甫吟》为题,特别选定二桃杀三士之事进行歌咏,是因为这件事太具有戏剧性了,太使人震惊了,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警觉和深思。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

  “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850723.html

相关阅读:张九龄《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原文及翻译 赏析
九章(节选)_诗歌鉴赏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原文及翻译 赏析
李白的秋浦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