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诗人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
这首小是写给水部员外郎的一首描述和赞扬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作风清新自然,几乎是书面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毫不平淡的。本人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本来他的平庸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滋润,正确地捕获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爽精美。与的“好雨知季节,当春乃产生。随风潜天黑,润物细无声”有殊途同归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绘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气象。写出了春草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少,矮小的特色。可与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早春景色大加夸奖:“最是一年春利益,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初春的小雨跟草色是一年春景中最美的货色,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败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以为早春比晚春风景优越,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风物之精致已经令人称颂,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预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应用俭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写出了早春的奇特景色。描绘细腻,造句幽美,构思新鲜,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潮湿、舒服和清新之美感。表白作者布满对春天的酷爱和讴歌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微微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眺望去,朦朦胧胧,好像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登时充斥欣怅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穷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细心,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细微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色彩了。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眺望去,再像也不,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堪称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渺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加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润泽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津润,那草色天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烘托,那草色做作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照:“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赛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娇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奇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厚,反倒不那么引人爱好了。像这样运用比较伎俩,与个别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凸起春光的特点。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仲春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况。寒冬方尽,余寒犹厉,忽然看到这美好的草色,心头不禁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独一的装潢;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未几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由于已缺少那一种新颖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示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限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刻画出极难描摹的颜色??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假如没有锋利深细的察看力和高明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天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8564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