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描写水的诗句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出自南朝诗人的《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扬,任意货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á)岸深谷,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chán)则千转(zhuǎ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赏析
江山如斯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喜闻乐见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学家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洁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布满活力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真切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绚丽景色,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琳琅满目之感,令人叹为观止。浏览时要留神作者是怎么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文章开篇以简练的笔触,给人们勾勒了富春山河水的背景:阳光亮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捉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明澈的静态美:这水似乎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和盘托出。而后以比方夸大的伎俩,勾画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跑,一落千丈,使人感到触目惊心。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奇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示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独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自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恍如有无限的发奋向上的生命力,它们好像要摆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深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乐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安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烈、和谐、欢喜、祥和的世界。山容纳了这些性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穷赌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固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气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隐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奇妙结合,为读者描写出一幅充斥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足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该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怀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从来优良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述中,从寥寥多少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文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能够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触到一种享受自由、自由自在、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领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酷爱,对生命力的赞扬。更令人赞美的是,在刻画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想,不仅从侧面烘托脱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转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唾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咀嚼,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踊跃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天然的崇尚,对自在和谐的憧憬,对欢快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正,多了份洒脱,比后者少了份达观,多了份豁达,因此更具一份凡人心态,也就更轻易使人接收并觉得亲热。

骈(pián)文是一种讲求形式的体裁,作者吴均是南朝著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做作坚持了骈文的特色。文章根本上遵守骈文的请求,重要采取四字句跟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批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获得了句式整洁、音韵协调、对照破意、相映成趣的表白后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普通的骈文,它在必定水平上攻破了骈文情势上的约束,体现了宝贵的冲破与翻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应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防止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端,使语言显得活跃潇洒;其二,文章前半部门简直不对偶,无异于正常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局部则基础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联合、疏密相间的部署, 使语言机动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个别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成心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正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爽天然,活泼流利,在当时以瑰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常脱俗。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开展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明显。 写景次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合乎“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明白。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凸起风物主要特点,又显得详略合适,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弥漫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工笔,由于它有特点赫然的景物,更有暧昧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文学构造:骈(pián)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中国古代魏晋当前发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呈现了“文”、“笔”的对峙。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富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束缚的散文。(此地方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而刘勰自己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认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产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改。)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如同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重视藻饰和用典。因为骈文注重形式技能,故内容的抒发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切当,也能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入的作品,如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本人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悼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美,涌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非常风行。

文笔决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绝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风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庾信。中唐活动以后,稍告衰败。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相继而起,以清末王?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8668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