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描写月亮的诗句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出自唐代诗人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老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
全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境的良人,盼望早日停止战斗,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恋情,却字字浸透着诚挚情义;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不脱离边塞诗的风度。
月色如银的京城,名义上一片安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苦楚;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怀念的密意。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等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抽象而言,诗人的手段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融合。“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节令特色。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示方式,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时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思。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轻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暧昧的月夜,长安城就沉迷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别的“秋声”,对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自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荡”,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唆。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悼念玉关征人的蜜意。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似乎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评估说:“前四句是天壤间天生好句,被太白拾得。”(《评比》)此情之浓,不可抑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代的某些人偏爱“蕴藉”,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实在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大方天然,是民歌本质,底本不用成心应用那种结结巴巴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语》),使诗歌思维内容大大深入,更具社会心义,表现出古代劳动听民冀求能过跟平生涯的仁慈欲望。全诗伎俩犹如片子,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非常有象征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如同女声合唱的“插曲”决未几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局部,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冲动人心。因而,《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8672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