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思乡的诗句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出自唐代诗人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介入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正人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见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赏析
这首大略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作华州司功时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业绩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因为这首诗表现了乱离时代个别人所共有的“桑田桑田”跟“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十分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开头四句说:人活泼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起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告别说到聚会,亦悲亦喜,百感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连续了三年多,固然两京已经光复,但叛军仍很猖狂,局面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想。 

久别重逢,彼此相貌的变更,天然最轻易引起留神。分离时两人都还年青,而此时俱已鬓发花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多少时”引出,对世事、人生的敏捷变化,表示出一片可惜、惊慌的心情。接着相互讯问亲朋故旧的着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世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好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亲故已经逝世亡半数很不畸形。假如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流露了一点时期氛围,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成心用反诘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境。其中既不无幸存的快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重要是抒怀。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间感叹。跟着二十年纪月的从前,此番重来,面前呈现了儿女成行的气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热可恶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吐露出一种诚挚感人的情义。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能够写些道路平稳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微微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忱招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做作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友人间不拘形迹的浑厚友谊。“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况。故人重逢叙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心坎不安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斯,杜甫心情的冲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触,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留恋,天然要引起对明日告别的感慨。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骚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阅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形下与老朋友会晤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殊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妙的一角;那一夜时间,就成了战火浊世中带着和平安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绝对于纷纭扰扰的杀伐争取,更显出光荣。“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仿佛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设想,那烛光融融、披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依恋和保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述,正是流露出对生涯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觉得停止这种战乱,是如许合乎人们的感情与欲望。

这首诗平易逼真,档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重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明显特点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和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究竟比汉魏古诗丰盛庞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涛,如层漪迭浪,开展于作品内部。清代张上若说它“情景真切,兼极抑扬之妙”(杨伦《杜诗镜铨》引),恰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此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分外见出内心的激昂。但下面并不由于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情感又趋势沉郁。诗的旁边局部,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莽,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凄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的《过故人庄》对比,就可以发明,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沉的友情,但因为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触和文字风格都很不雷同,孟浩然心情镇静而愉悦,连文字作风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可歌可泣,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应在文字上只管自然浑厚,而仍极顿挫之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ju/8674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