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掌握思维方法的九个基本原则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思维模式训练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一、思维的前提

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在极其复杂的背后,隐藏着简单的一面,这就是与现象对应的本质。通过本质来了解现象,是思维的前提。一个人思想必然以自身为思考起点。因此,世界上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见。一个观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其他的人未必尽然。宇宙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考虑的时空是常规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生活在当下,在现在,而不能生活在过去和未来。(思维过程应该体现时间学和空间性,空间性又需要体现整体和局部。)

思维的内部涵义由平衡法则、人本法则和智慧法则来说明,借由三个法则,可以厘清思想究竟是什么的某种结论。归纳地讲,思维就是围绕着平衡的指向、通过计算力的“智”和感悟力的“慧”来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精神世界规律和秘密的思想活动,他是我们所有判断和行为依据的根源所在。

二、思维的总指向:平衡的法则

人生是不同目标的平衡过程。人生表面上看是看谁能够获得更高的目标,实际上是看靠近目标的过程当中,谁的平衡做得好,这一过程总要经受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平衡因素的影响,厘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态和作用方式,这就是平衡的法则。平衡是相对的,是前进中的平衡,变化中的平衡,动态的平衡。平衡是不平衡的特例,不平衡也是平衡的特例。平衡有阶段性,分旧平衡和新平衡,我们要善于发现旧平衡里面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推进平衡的发展。平衡也有大小区分,同一系统内,小平衡要受大平衡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小局服从大局。大平衡总是指引小平衡的生存和发展方向,所以,做事眼光要放远。

不平衡是平衡的需要,平衡是不平衡的趋势。遇事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性质注意判断和预设不同的平衡点。注意保持和远离平衡与不平衡的限度。注意分阶段保持平衡。注意小平衡要服从大平衡。注意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辩证关系。(静态没有绝对的平衡,平衡是动态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系统思维之基础。)

三、思维的总内容:人本的法则

人在社会上生存,都离不开三件事情,即找准定位、理清关系、反省提升。人是人的思维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一件事情让你做选择,首先是根据实情性质不同,决定自己是选择还是不选择或者让出选择权。

人的思维内容包括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及人与精神世界关系三方面,即天人关系、社会关系和本我关系。记着自己该得到的,也不要忘记人家该得到的。人与自然之间应多用趋势,少用提醒。多用与少用,要看人打破人与自然平衡以后要多长时间是否有办法建立新的平衡。

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一是要认识当时当地的正确位置,也就是说对自己的定位要很清楚,二是定位清楚后调整各种各样的距离。定位和距离要根据不同条件变化而调整,距离的远近只是一种表现,根本在于沟通与理解。如果没有沟通和理解,任何何距离都是假的。

人与本我关系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合理调整自己的欲望,另外一方面是审美趣味的提升。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知识和人脉的双重阶梯。学习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自身眼界开阔的需要。

四、思维的总方式:智慧法则

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智“、”慧”,世界上很多事情很难用一种方式去衡量,有些可以通过量化,有些必须通过感觉,感觉到什么程度,那就是智慧。生活的价值很难用一把尺度去衡量,每个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件事情的具体计算不能代替对生命的感悟!

思维方式都是基于计算和感悟两个维度作为根本的思想方式。计算就是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想要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对事物的精确把握能力。感悟就是抛开精确尺度而依靠综合的感悟能力来获得某种结论。感悟是带整体性的、不确定的和超脱感的;计算是带局部性的、精确性的和可控性的,如中国古人说的那样,做人就要“外圆内方”,外圆是感悟,内方是计算。感悟和计算在任何时候都是并存,感悟往往大于计算,感悟和计算具有不同的运用手法。感悟主要是扩大视角,是宽,是容,是合,主要指向大的方面,由大入小,把面得范畴照顾到,减少摩擦、减少损耗,把正向的方向搞清楚,以利于不败之地。计算主要是集中视角,是窄,是细,是分,在感悟的统筹下,把细部关系算清楚。要细就要细到相当的程度才算数,算不细,没有算到实处,算了也是白算,反而会坏事。(思维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偏经验和主观的感性思维;一种是偏数据和客观的理性逻辑思维。感性思维更多要依赖于情商,而理性思维更多依赖于智商。)

出了问题,要果断、及时地处理,不然损失会更大。看似吃了亏,其实有更大的利益原则,对别人有高度负责的态度,总是会得到回报。对问题的得与失要有清醒的分析,眼光要放远一些。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五、思维的总高度:超越法则

我们每个人做事情都有自己原来的心理底线,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要常常记得打破自己的感觉底线,因为这个底线实际上没有到底。

超越就是超越相对层次,唯有了解他,才能超越他,唯有超越他,才能了解他。要想超越先要不超越,首先要了解事情所涉及的不同层次弄清楚,把某一层弄清楚了,才能跳到更高的层次。要想超越必须先养成不同层次看问题的习惯。超越的相对层次的真正含义是能够在各种层次中主动、自由的出入和变化。

面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进入事物的相对层次中去,而不要贸然肯定或者否定事物的相对面。声音喊得响的人,也许有本事,也许没本事,但是没有本事的人居多。真正有本事的人会有适当的方法展示自己。(超越法则的体现就是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能力的提升转化为方法论和智慧。)

六、思维的总维度:时空法则

任何事情都要时间的保证和空间的容纳。时间的消长和空间的收缩往往互为因果关系。时间即阶段性把握,空间即分布性把握。时间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所处阶段的特点,做恰当的事情,如人生发展所处初级阶段,就要做初级阶段的事情,高级阶段,就要做高级阶段的事情。空间要求我们弄清楚事情的自身范围,要划一个参照系。

时间和空间可以在多个层面交叉和转换。根据需要不同和条件不同,我们有些时候是拿时间换空间,有些时候是拿空间换时间。如果有必要,首先可以选择拿空间换时间。同时想干好很多事情,往往干不好,人的精力和时间生命是有限的。

七、思维的总尺度:紧张度法则

我们平时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都是指一个关注度,进而表现紧张度。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紧张度的基本格局,而她最终影响思维的基本尺度。一个人的态度不同,格局也就不同。除却少数特别迫不得已的事情,多数情况下,紧张程度是由自己造成的。在感觉紧张与难于排解的时候,也许我们已经失去自我的主导权。

紧张度是事物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重视程度、影响程度等松和紧的问题。对事物基本关系因素紧张度的根本判断,决定思考和行为的根本战略,也是一切判断的前提和基础。影响紧张度判断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来讲,调节紧张度和学识修养等有关。客观来讲,要看外部情况而定,如经济形势等。

紧张和放松可以同时存在,紧张的时候可以想到放松,放松的时候可以想到紧张。对于紧张度的把握要尽可能地变被动为主动。光说是不管用的,得有办法,多学习,多掌握情况,多思考,多增加能力。

八、思维的总变化:矛盾法则

事物变化的基本矛盾的思考是我们思维的基础之一。就如河水和河堤可以看做一对矛盾,相安无事和冲突都是一种局面。矛盾法则是事物变化的总规律,就如古人说的阴阳互变趋中。矛盾或阴阳都是以事物的一分为二观念为基础的,一分为二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凡是一切变化都是以此为基础。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是万事万物属性和运动的根本特征。

任何事情无论大小性质不同,总能找到它的对立面。要有变化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要分清楚一面和对立面哪一个是更主要的,根据平衡法则判断它的运动趋向。矛盾有主要、次要矛盾,还有一个系统内的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次矛盾会相互转换。矛盾方面的统一是基本的,但永远有差别,对立是暂时的,但永不消失。统一是趋势,对立同样也是趋势,要视条件不同而已。(系统思维= 平衡法则 + 矛盾法则)

不管对谁,都不一定要把心里话说得那么透底,每个人的立场和出发点都有不一样的时候。判断别人是否对你真好,最好不要凭表现现象下结论,要看实在的东西,自己要有对真实程度认识的主观意识。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能够清楚认识到转化条件,那就是高手。

九、思维的总态度:实践法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维需要一个落地的过程,这就是实践法则。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心想也不一定为成。做得结果,唯一一个就是看是否管用。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完成。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事物都有现代进行时的当代属性,强调要考虑事情的特殊性,要把当时、当地、当事的特殊条件看清楚,特殊是相对联系而言的。

看待事物的角度可以无穷多个,哪怕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事实的描述不一样,由此得出的看法、判断也不太一样。因此,对事实的说明,一定要从最基本,最少分歧的层面和角度比较较好。

从实践意义上讲,我们必须有随时随地准备对付新发生的事情的意识。前一刻和后一刻的事情都会有所不同,时刻注意这一点,不要僵化。现实中首先需要弄清楚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没有目的,实践就没有意义。针对问题做深刻的调查研究,关键要细致,如果不细致,等于没有做调查研究。

现实中,即使是再十拿九稳的事情也会有变数,要有充足的准备,把意外当做必然。高学历不等于一切,工作能力=做事+做人。实事求是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知识打基本,实践出能力,实践过程是人的能力最终形成的不二法门。

十、思维的总过程:循环法则

宇宙最基本的循环是从有序到无序,从可测到不可测的循环。事物总是在有序和无序,可测和不可测之间摇摆。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些事可控的,总也有不可控的。

循环的基本涵义是淡化结果,重视过程。读书是为了获得一种学习能力和拓展能力。人的一辈子完全可能做比现在做的多得多,也更精彩得多的事情。人的潜能很大,人生的圈子可以滑得更大,生命的精彩不止一种或两种。

总结:高妙的思想方法来自于深刻的哲学修养,深刻的哲学修养来自于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所以,凡事都要立定脚跟,要有独立自由的思想精神。

第一看位置,前后与左右,根据何而来,要往去哪里。时间和空间,就是两条线,目的和对象,分明是界限。


第二看动机,矛盾是根源。一分都为二,要好也热闹。才有不平事,立刻起波浪。前因和后果,解决靠实践。


第三看尺度,平衡是关键。快慢有节奏,松紧不能断。条件会变化,他变我也变,流水不争先,和谐是真言。


第四看层面,角度千千万。里看外也看,眼光要常换。登高能望远,秋毫也能见。一层又一层,进出都自在。


第五看途径,办法有很多。大处来着眼,小处要细算。发散与聚合,顺逆都能得。巧未必胜拙,胸中有定见。天地有奥妙,万物皆循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iwei/13633.html

相关阅读:战略思维的基础是什么
灵感捕捉训练
世界级品牌不能没有强者思维
我国青少年常见的思维弱点
思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