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时
内容:做个加法表
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
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
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
天我们就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
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
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
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
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
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
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
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
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
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
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
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
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
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
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
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
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
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
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
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
式的方法,下一节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整理减法算式,好
好想想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第十三时
教学内容: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
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
过程。
教具准备:
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
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
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
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
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
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
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第十四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五、作业:完成黑板抄题
第四单元 分类
第一时
教学内容: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水彩笔、各种学具
教学方法: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整理房间
1、出示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2、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房间?
3、根据你的想法自己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
4、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二、巩固练习
1、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1)学生自己观察,明确题意;
(2)独立完成;
(3)评析。
2、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1)明确题意:
看看第2题图上有什么,可不可以给它分类。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2)完成练习
3、分一分
(1)看题目:
说图上有些什么,按照什么要求给它分类。
(2)分一分,归归类。
(3)校对,评议:
玩具:⑵⑸⑿
文具:⑶⑷⑹⑺⑼
服装鞋帽:⑴⑻⑽⑾
三、实践活动
自己整理自己住的房间,回交流整理的方法。
看谁最爱劳动!
四、作业:完成黑板抄题
第二时
教学内容:一起分类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2、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上学,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3、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4、整理书包比赛。(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1)小朋友们平时都整理过书包,先请大家和同小组的小朋友们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
(2)小朋友们开始互相讨论。
(3)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5、组织学生看书。
6、小结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有什么好处。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
(1)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陈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2)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动手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戴眼镜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按是否系红领巾分……
2、分动物。
(可以按生活环境、大小分。)
(1)老师要带大家一起看可爱的动物,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动物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3、分几何图形。
(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分。)
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怎样分?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一起分类
语文 数学
颜色 形状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一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五、作业:练一练4题
第二时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练一练5题
第三时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难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作业:练一练各题。
第四时
教学内容: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练一练2题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第一时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教学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 数图形。
五、小结。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第二时
教学内容: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前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第一时
教学内容:古人计数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学方法: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数学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完成:
( )个一 ( )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确定。)
2、1个十, 1个一 是11 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 、19 、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6+10 5+10 4+10 3+10
三、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P69 1-6 自己完成。
四、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五、作业:练一练4、5题
第二时
教学内容:搭积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由搭积木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过程: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实践应用,实现内外延伸
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四、作业:制作计算卡
第三时
教学内容: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
2、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 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
9+1+2 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作业:继续上的数学游戏。
第四时
教学内容:有几棵树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 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 8+8 5+8 ……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8+6=14怎么?
(1)8+6=14 (2)8+6=14
(3)9+6=15 (4)8+6=14
8+6=14 看见8就减2
(5)8+6=14
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P79 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 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 游戏问题 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作业:练一练3、4题
第五时
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2、 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 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计算7、6、5、4、3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激活思维
(1) 5 6 7 6
/ \ / \ / \ / \
( ) 2 3 ( ) 5 ( ) ( ) 1
(2)开火车,看哪组同学算的 得又对又快。
8+8= 9+6= 9+3= 8+5=
“9+3”是怎样想的?
“8+5”你又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
(1)出示教材第83页主题图,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几只小鸟,瞧!又飞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7+6=
(3)动手操作,探讨7加几的算法
(a)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b)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c)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学生的多种算法。
提问:为什么要把6分成3加3?为什么要把7分成3和4?
(3)评讲:哪种方法最方便?为什么?
(4)出示:7+5= 7+7=
(a)学生独立完成。
(b)集体交流算法。(指两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计数器演示)
(三)知识迁移,独立探究
(1)、出示:4+7= 5+6=
(a)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算法。
(b)评一评: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完成教材第83页“ 想一想,填一填”。 (a)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b)说一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接着写下去的?
四、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 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第六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9、8、7、6加几。
2、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速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教具准备 件、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 游戏活动。
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 指导练习。
1、 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 练习三第2题。(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 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 第4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 第5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 第6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 第7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 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 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
三、 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拓展:方格里最小或最大能填几,讨论应填数的范围。)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通过本节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数学好玩
第一时:淘气的校园
教学目标
1、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
教具准备 CAI件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导入新
1、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间做什么呢?(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在下后的间活动。)
2、看同学们的间活动真丰富呀!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说说呢?(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小眼睛可真明亮,看得多仔细呀!那让老师考考你们,看看谁是最会思考的小朋友!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听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结果。)
师:讨论结束,谁说说你的收获。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学生发言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师:(2)师:回答得可真棒,你们都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录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记录数学信息的方法,合理适当的方法都可以给予表扬,要求学生能够记录清晰明白即可。)
师:(3)师: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老师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拿出你们桌上的记录本,小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个同学用笔记录下其他小朋友的数学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汇报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记录数学信息,教师可巡视小组的完成情况,适当的给予指导。)
师:(4)大家的观察都很仔细,老师也发现了图中的数学信息想要和同学们分享呢!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解答。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 快有准确!(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组员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班级的中大胆说出自己组内的信息记录。)
三、全总结: 通过了这节,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四、自我评价。
根据本第89页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本节的表现。
第二时:一起做游戏
教学目标
1、 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 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 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 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 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八、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半点。
2?结合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顺势导入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认真听:嘀答、嘀答,没腿它会走,没嘴它会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对啦,它就是钟表。
2、师出示一个实物钟。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同桌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1、可以看时间;2、可以叫我们起床;3、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师: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安排好时间去学习和劳动。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
(1)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学具的钟面和屏幕上真实的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两人小组讨论。)
(2)分组讨论,汇报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生1:我们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12个数。(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
生2:我们发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是一样的。
生3:时针和分针都朝这个方向走的。(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
(3)归纳: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件用不同色彩依次显示时针、分针、12个数。)
(设计意图 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议论、交流、归纳和整理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认识整时和半时
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帮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小明。他可是一位非常懂得安排自己作息时间的好孩子。大家想不想知道小明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我们一起看看:小明的一天(板书题)。
1、出示小明起床的图片。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看屏幕中的图片,请同学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和半点。)
(2)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六个钟面。
师:你会看哪一个钟面呢?请你上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
(3)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师: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设计意图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小组讨论、分组汇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组成。在交流中,较优秀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了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3 游戏:我说你拨
三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 认一认。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3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
2.找朋友
(1)认识时间的表示法。
示范时间的表示法。
师:6时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6时,6:00)
7时半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7时半,7:30)
(2)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表示时间的卡片,你的卡片跟黑板上的哪一个钟面是好朋友呢?让我们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
(全班学生到黑板上找朋友。(一边放找朋友的音乐)大家找到了朋友,高兴地回到了座位上,只有一名学生找不到朋友。)
师:你怎么啦?
生:我找不到这张卡片的朋友。
师:大家帮他找找看,黑板上有这张卡片的朋友吗?(没有)
师递上一个能活动的钟面,问: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该生拨时间)
师:你这个钟面跟黑板上的哪些钟面是同一类的?你应该把这个钟面贴在哪里呢?(该生把钟面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 如果按部就班地逐个教学时间的表示法,学生必然兴趣不大,因此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在这里巧设了找朋友的游戏,使学生乐于学习,使堂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气息。除此之外,这个环节还设置一个学生找不到时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拓展问题:怎么都是8时?(出现两个画面,学生进行思考)
四 作业设置
用喜欢的记录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评析作业的设置,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五 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时和半点的不同。
生2:我觉得和小组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很开心。
生3:还要向小明学习早睡、早起。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小明的一天,他的时间安排的很合理,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iaoxue/100594.html
相关阅读: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3新版北师大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