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小学记叙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 崔峦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五年了。语文课程和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诸如,《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不再只是教教科书,更不再是把它看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把语文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由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决定的。破课堂为中心,语文应是与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不是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而是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在学习方式上,不同于数学,循着科学体系展开理性学习,语文学习更多地体现在感性学习上:整体感悟,培养语感,加强情感体验,培养综合运用能力等等。
坚冰已经打破,课程改革的航程不可逆转,必将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应当满怀信心,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到一轮实验结束时,一定会满怀喜悦盘点语文课程改革的成绩与收获。
一、问题
(一)社会上出现轻视语文教育的倾向
这不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身造成的,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
汉语文学习国外热,国内冷,而外语教学国内过热。
早在1963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十分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大纲在引用毛泽东1942年在《文化课本》序中的一段话之后,说:语文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就有利于学习各门知识;语文学不好,不能读,不能写,学生思想的开展和知识的增广就会受到妨碍,影响所及,对国家整个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是十分不利的。
透过种种外语过热现象,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抬高外语,轻视母语,可以窥见到国人对外语的过度崇拜,对母语的缺乏自信,对语文教育重要性的严重低估。这种低估,已经导致国民语文素养的下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陆俭明在文章中说:即使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里,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教员、研究员和个别领导,在写作、说话中,用词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汇贫乏,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由此,联想到建国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语文教育的重视。如果他们仍在世,面对母语教育滑坡的现象,一定会像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保卫法语,俄国总统普京呼吁保卫俄语那样,大声疾呼了!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与素养,就是母语水平和修养。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强调: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理直气壮地加强语文教育。中国心是由中华文化打造的。基础是汉语言文字。每一位教师有责任在教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爱,传承下去。振兴中华,从亲近母语,加强语文教育做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从亲近母语,加强语文教育做起。
(二)课改过程中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有目共睹,种种问题也相伴而生。如,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有专家说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躁病。有专家(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定位出了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一直不是很明确。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语文课上过于强调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教育。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比如说,大学生写论文时病句连篇,知道有错,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1997年首先有一些大学教授批判工具论,提倡人文论;没过十年,首先还是一些大学教授提出人文性强调过了头,文学素养教育搞过了头。反思目前的小语教学,确实存在没有准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语文素养的天平偏向人文素养的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由以往的串讲串问,到强调个人感悟;由以往繁琐的内容分析,到就人文内涵进行无休止的清谈。我以为,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或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忽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不对的;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值得商榷的。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很少读书、思考、练习,只靠感悟和清谈,能够培养起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能力吗?能够积累起由常用字构成的几千个词语,并且把它们变成能在口头或书面运用的积极词汇吗?能够培养起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主要内容所必需的分析概括能力吗?能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吗?一种倾向往往掩盖另一种倾向。课改初期,在提出弘扬人文性之后,容易不自觉地松开语文的僵绳,甚至偏离语文的轨道。我们时刻不要忘记语文是干什么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特别是培养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陆俭明教授认为应体现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实际的语文纠错能力三个方面),是语文课程独当其任的任。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我不反对。但把它与科学性对立起来,就走向了极端把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没搞好的原因归纳为强调了工具性,搞多了科学性,就离谱了。科学性和人文性都得加强。语文新课程的新,绝不是不再承担母语教育的任务了,而是要有新理念、新内容、新视野、新活力,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iaoxue/1110255.html

相关阅读:《黄帝战蚩尤》五年级阅读和答案
小蚂蚁搬豆阅读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蜻蜓》三年级阅读和答案
《雨在唱歌》五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