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数学教案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2014年新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反思】:
    
    
第2时 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3.全班交流。
   四、堂小结
   这节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反思】:
    
    
第3时 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反思】:
   

第4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小结
   1、这堂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反思】:
第5时 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及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9页例5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9页“做一做”。
   2.小游戏:问路(第11页第3题)
   四、堂小结:
   这堂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2页第5、6题。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3至15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
   (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3.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
   【教学反思】:

第2时 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引入新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堂作业:
   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和第4题。
   【教学反思】:

第3时 口算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3、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8 40÷5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iaoxue/139990.html

相关阅读:2014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