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能重走生活的道路,也许早就成为天才了。此话说得既深刻又实在。
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都有过教训和遗憾,或多或少走过弯路,付出过代价。“
如果……
那就……”
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一去不回。吃后悔药是没有用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往者可鉴,来者可追,“
学习——
永远不晚”
(高尔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等名言警语都是激励轻人应勤奋好学,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确有一些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影响,个人才能的早期表现得不到发展,从而失去了黄金时期。那么是不是就该空留浩叹、灰心丧气呢?西汉经学家刘向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这段话有新的理解和发展。他说:“
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而学,及老不衰;老而学,及死不朽。”
不管什么人,只要肯学习,总会有成果,就像春种秋收,总会有收获一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决非耻辱之事。”
在这方面,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留下了佳话。东汉的马援,小时候并不聪明,也耽误了些光阴,以与别人相比差距甚大,“
见之自失”
。马援的哥哥安慰他说:有人是“
小器速成”
,你是“
大器晚成”
,要发奋努力,不要自卑,于是马援努力学习,以后成了一代名将,屡建奇功。苏东坡的父亲苏洵27
岁才“
发愤为学”
,开始时文才并不高明,连考几科都落选了,但他并不泄气,“
悉焚常所为之,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后来成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明朝的李贽,从小家境贫寒,青时代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立志著书时已54
岁了。他的名著《焚书》和《藏书》是先后在64
岁和73
岁时完成的。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30
岁才开始学画。后来成了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认为学习已经晚了,而是从“
今”
开始,发奋努力,寄希望于未来,终成大业。
认为“
学习晚了”
是因为我们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以为龄增大免不了脑子衰退。其实,如今研究发现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
坡厄尔测试过16000
个25
岁到92
岁的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力、视力,以及对空间的判断力。在这些测试中,他发现80
多岁的人甚至表现得和轻的对手同样良好。一些80
多岁与90
多岁的人智力接近于任何龄的最高水准。即使那些脑力表现最差的,也只不过是轻微的衰退。许多来,大家都以为老人脑中的神经细胞每天死亡10
万个——
随之而逝的是可贵的人生记忆。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老人脑细胞虽然减少,却非大量死亡。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科斯零利斯和米勒,经研究得出结论:人的大脑受训练减少,衰老也就越快。他们认为,人的脑子紧张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也就越慢。
1
.为什么说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的那句话“
有新的理解和发展”
?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有一句话作本文的标题非常恰当,找到这句话,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个自然段阐明了什么观点,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刘向只是说出了学习对于人生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而佐藤一斋则进一步阐明了学习与人生各个阶段发展的关系,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
2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3
、
“
学习
——
永远不晚
”
。
4
、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证明了中心论点
“
学习
——
永远不晚
”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答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iaoxue/33661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