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苏教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小学学习方法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1、我们爱你啊,中国
看拼音,写词语
Jǐ mì shuò cí
屋(脊) 哈(密)瓜 (硕)果 陶(瓷)
Tuò àng rán zhuāng guǒ
开(拓) 春意(盎) (然) 银 (装) 素 (裹)
照例子,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例:杭州西湖(淡妆浓抹)
长江、黄河( 波澜壮阔 )黄山、庐山(云雾飘渺)
桂林山水( 清奇俊秀)布达拉宫(巍峨)
景德镇陶瓷( 天工巧夺 )龙井茶(清香)
江南丝绸( 光洁绚丽)茅台酒(醇美)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中贯穿全文的一句是(我们爱你啊,中国)。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从(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风情)、(光辉历史)、(成就伟大)等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光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中国!
从这节可以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
读了课文,一些风格独特的山川胜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俗语名句:桂林山水,清奇俊秀,令人叫绝,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杭州西湖,浓妆淡抹,秀丽无比,难怪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安徽黄山,云雾飘渺,风光无限,让人不由得想起徐霞客说过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以“我们爱你——”为起句,仿照课文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句子。例:(山水 民风)
我们爱你——
回龙山的连绵起伏,
弥河水的清澈见底,
淌水崖大坝的雄伟壮观,
黑松林风景的秀丽俊美。

我们爱你——
抬头村银杏树的伟岸,
宋王庄槐抱朴的沧桑,
城隍暖泉寺的美丽传奇,
釜泉村东大门感人善举。
诵读与欣赏。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诗歌讲究押韵,请用“△”标出诗中的韵脚。
韵脚:花,家,话,华,伐,家,发,话,华。
这首诗真切地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郑成功
一、看拼音,写词语。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án kù nú yì zhàn qí zhāo zhǎn
残 酷 奴 役 战 旗 招 展
Yóng qià yě shòu jūn róng zhěng sù
融 洽 野 兽 军 容 整 肃
二、用符号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操炼(练 ) 住军(驻)
风帆敝空 (蔽) 涛涛海浪(滔滔)
街头港尾(巷) 绵廷千里(延)
三、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郑军舰队渡海东征,奋勇杀敌,让企图负隅顽抗的荷兰侵略者举手投降。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
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
(二)
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1.两段中的“眺望”和“?望”都是登高望远的意思,但有时“?望”还有另一种意思。请查词典并写下来。
观察敌情
2.联系课文想一想,郑成功分别在“望”什么?心里又会在想什么呢?
(1)他在眺望大海那边宝岛台湾的情况及自己驻军的情况,心想一定要收复台湾,解救台湾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2)他在?望自己的庞大舰队,敌情、作战环境,他在想,宝岛马上就要回归了,为了宝岛,为了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拼死一战!
五、读一读,背一背。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六、照样子填入民族英雄的名字或主要事迹。


英雄名字

主要事迹

郑和

七下西洋

戚继光

抗击倭寇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岳飞

精忠报国 抗击金兵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看拼音,写词语。
Yǒngchàng yōulǜ yǔ shìcháng cí
咏 唱 忧 虑 与 世 长 辞
là zhú bā lí bēi fèn yù jué
蜡 烛 巴 黎 悲 愤 欲 绝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3.(因为)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所以)波兰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觉悟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的意思是:“要他永远记着祖国。”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从肖邦的表现中可以感受到肖邦的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更加坚定了他的爱国之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1.这段主要讲了 肖邦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
2.“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3.“当时他才39岁。”从一个“才”字,可以体会到肖邦生命的短暂,让人倍感惋惜,也更加怀念肖邦。
读一读,悟一悟。
1830年11月,肖邦离开了祖国去了法国巴黎。得知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他悲痛万分,愤怒不已,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起初音乐猛烈,似波涛上下翻滚,肖邦好像在倾吐满腹的悲愤。紧跟着,悲痛的音符倾泻而下,有如打开感情的闸门,交织着愤怒的抗议和对祖国灾难的哀痛。音乐进入高潮,变得刚毅、激昂、清澈、明亮,有如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的呼声。尾声的音乐由强到弱,流淌出悲伤的音调,好像是肖邦发自肺腑的哭泣,仿佛是对祖国命运的忧虑。然而,音乐没有停留在悲哀里,斗争没有止息,最后音乐汇成势不可挡的力量,表明了他对祖国光明未来坚定的信念。
《革命练习曲》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肖邦对侵略者的仇恨、祖国灾难的悲痛以及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思想感情。

4、古诗两首
一、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剑外忽传(chuán√ zhuàn)收蓟( jì√ yi )北
2.初闻涕(tì√ dì )泪满衣裳
3.却看妻子(zǐ√ zi )愁何在
4.青春作伴好( hǎo√ hào)还( huán√ hái)乡
5. 死去元知万事空( kōng√ kòng)
二、用符号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 胡乱,随意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 同原,本来。 但: 只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阳光明媚的日子 青春:春光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而“悲”,并叮嘱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填诗句)。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涕泪满衣裳”“愁何在”“喜欲狂”“放歌纵酒”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国家收复了失地而欣喜。
3.本课两首诗虽然是一“喜”一“悲”,但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两位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想象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杜甫正无聊地在看书,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他激动得把书一下子扔到了空中, 眼里闪着高兴的泪花,情不自禁地喊道“官军终于收复了失地。”看到妻子和儿子听到消息后没有忧愁了,自己也胡乱地收起书来准备回家,明媚的早晨,枝头的小鸟已经开始了欢乐地歌唱,杜甫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边饮酒边放声大唱。高兴的像发了狂一般的在院子里又蹦又跳。
根据《示儿》所表现的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段话。
陆游:儿啊,爹快死了,但还没有见到祖国统一,真遗憾!
儿子:爹,你放心,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收复失地的!
陆游:你要尽自己的能力,报效祖国,实现我的愿望!
儿子:嗯,爹我记住您的话了!
六。读一读,背一背。
陆游、杜甫还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望》《月夜》等。请找一找,背一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门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长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高高的华山直插云霄。沦陷区的亡国之民泪洒在金兵的铁蹄之下,又一年过去了,他们盼望宋王朝的军队能早日收复失地。
爱国诗句集锦。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5.负荆请罪
比一比,再组成词。
惧(惧怕) 恕(饶恕)
俱(俱全) 怒(愤怒)
廉(廉洁) 唇(嘴唇)
庸(庸俗) 晨(早晨)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所以)秦国不敢侵犯。
2.蔺相如避让廉颇的车子(不是)怕他,(而是)为了赵国的利益。
3.(不管)廉颇怎么侮辱蔺相如,蔺相如(总是)采取忍让的态度。
4.(如果)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好,赵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词典中关于“负荆请罪”的解释,然后完成练习。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功大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处处跟蔺相如过不去。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一直忍让。廉颇知错后十分惭愧,就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罪,请求责罚(荆:荆木条,古代刑具)。后用“负荆请罪”表示诚恳地赔礼道歉。

1.“负荆请罪”中“负”的意思是“背”,“荆”的意思是“荆木条,古代刑具)”。
2.词典一般对成语的出处,典故都酌情引述。“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
3.用“---”画出这个成语所比喻的意思。
4.用“负荆请罪”造一个句子。
造句:小明错怪了王华,第二天他决定去到王华家负荆请罪,请求他的原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韩勃 ( 不满地 )我真不(búbù)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bú bù )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bú bù)让,多解气!
蔺相如 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韩勃 (不解地)那么大人为什么好几天不敢上朝?分明就是怕见到廉将军嘛!
蔺相如 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韩勃 (若有所悟地)唔,原来是这样!
用“√”给“不”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
写几句连贯的话,用上“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和“寸步不让”三个词语。
在今天的辩论会上,双方的同学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答辩,双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精彩极了!
“唔,原来是这样!” 韩勃明白了秦王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他们闹翻了,后果不堪设想。
5.分别用几个词语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廉颇:知错就改 爽直磊落
蔺相如: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宽容大度
五、下面的内容选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对照课文,自己尝试理解下列句子。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答:蔺相如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答: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发兵攻打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的缘故罢了。
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答: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6.最后的姿势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èi xū xǐ shù zhèn hàn
废 墟 洗 漱 震 撼
āo tū quán shì yáo huàng
凹 凸 诠 释 摇 晃
duǎn zàn zī shì tān tā
短 暂 姿 势 坍 塌
二、查字典,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然后按要求写词语。
1.生死攸关:攸:所。生死攸关指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请再写几个含有“生死”的成语:出生入死 贪生怕死 起死回生 生老病死 生死相依 生死与共 生死关头
2.绘声绘色: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请再写几个“ABAC”式的成语:一心一意 无忧无虑 有始有终 不慌不忙 无影无踪 有声有色 不屈不挠 无缘无故 大摇大摆 无边无际
三、读一读,试着加上合适的标点。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1.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 (填标点符号),表示当时情况的危急和谭老师的的沉着、冷静。
2.读一读,把这些标点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二)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的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的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1.从片段(一)中的“立即”和“拉、撑、护 ”三个动词,可以看出谭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大爱;从片段(二)中的“眼含热泪 ”和“永生难忘”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救援人员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
2.两个片段都描写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但描写方法不相同。片段(一)是从正面直接描写了谭老师的英雄行为;片段(二则)通过救援人员的话,从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五、按要求摘录有关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1.在生死攸关之际,谭千秋老师是怎么做的?请摘录有关句子回答,
救援人员说:“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的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获救学生说:“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我们身上。”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2.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四字词语来表达。
答: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恪尽职守、临危不惧
7.船长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ì xù bó wù kū qì
秩 序 薄 雾 哭 泣
wēi rán yì lì yīn sēn kě bù
巍 然 屹 立 阴 森 可 怖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写形容时间很短的词语:顷刻间 霎那间、刹那间、一瞬间
2.含有“然”字的成语:井然有序 春意盎然,秩序井然,截然不同 自然而然 焕然一新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2.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3.本文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1.写出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在当时情况下,船长是最高的权威,他具有组织自救的权力和义务;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已、舍己为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的开展自救:从位置上讲,船长的岗位比甲板高,船长在其他人的上面;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2.文中“井然有序”可换成“有条不紊” 。“井然有序”的原因是相信船长,被船长尊重妇女和爱护儿童以及先人后已的崇高精神感动。
3.此时,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
看到一位尊重妇女、爱护儿童,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船长
五、读一读,悟一悟。
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
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世界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原则,一种是构思,它产生了欧洲艺术;另一种是想象,它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是属于想象的艺术,帕提侬则是构思的艺术。 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它不像帕提侬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想象造出的一个巨大的模型,如果想象可以有模型的话。请您想象一种大家不知道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建造这座圆明园足足用了两代人的劳动;它像一座城市那么大,由岁月造成。造给谁?造给人民。因为由岁月建筑的东西都属于人民,凡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熟悉圆明园;伏尔泰是这么说的。大家都在说:希腊的帕提侬,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如果人们见不到它,就会梦见它。这是一件令人咋舌的、从未见过的杰作,从神秘的暮色中远远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东方文明的朦胧轮廓。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在这一切的所作所为中,隐隐约约见到了埃尔金的名字,这必然使人们回想起帕提侬:以前有人对帕提侬所干的,现在对圆明园又干了起来,而且干得更彻底、更好,一扫而光。把我们所有的大教堂里的宝贝堆在一起,也抵不上这座光辉灿烂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大堆的金银制品。伟大的功勋,喜人的收获。一个胜利者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另一个见了塞满了,也把一个个保险箱装满。于是,他们手挽手笑着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坚持正义,讴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雨果公开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抗议信。用心阅读,想一想:这篇文章表达了雨果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对对英法侵略者的的愤恨和无比讽刺,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来描写英法侵略者对圆明园所做的暴行,对中同同胞产生了一丝歉意与深切的同情。
8.爱之链
一、看拼音,写词语:
diān bǒ ǎi xiǎo ān wēi chē tāi
颠 簸 矮 小 安 慰 车 胎
cān guǎng wà zi yóu wū qīn wěn
餐 馆 袜 子 油 污 亲 吻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2.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iaoxue/659935.html

相关阅读:专家支招:五年级的孩子如何备战10小升初
六年级下册伴你学数学答案
数学概念与公式的学习方法
四年级上册练习与测试英语答案(译林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补充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