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3新版北师大版)1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数学教案 来源: 网络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教学准备: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三、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五、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六、作业:认读1——10的数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数“1”的含义。
教学准备:数字卡
教学过程: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4、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5、作业:练一练1、2、3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玩具
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教学准备:数字卡
教学过程:
1、数一数,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3、实践练习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4、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5、作业:练一练1、2、3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准备:数字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6、作业:练一练1、2、3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具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教学准备:数字卡
教学过程: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全班交流。
2、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6、作业:练一练1、2题

第六课时
快乐的午餐
一、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多少。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二、教学重点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三、教学难点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小松鼠丁丁的生日,他邀请了几名好朋友到动物餐厅一起吃午餐,看,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都看到什么了?(盘子、杯子、勺子。)
对了,小松鼠们用餐的时候每人都需要准备一套自己的餐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动探究
1.感受同样多
粗心的服务员给小松鼠们准备了这些餐具,这些餐具够不够用吗?到底谁多谁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多少”。(板书。)
餐具的种类比较多,咱们一样一样的来比一比吧。
首先,咱们看看盘子够不够,好吗?
老师也给每个同学准备了和图中一样的小图片,如果你是服务员,你会怎么给这些松鼠发盘子?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盘子图片,动手摆一摆。
(生上台摆,边摆边说。)
师引导:1只松鼠摆1个盘子,没有多余的松鼠也没有多余的盘子,也就是松树和盘子的数量同样多。(板书。)
谁还能把这个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找学生说一说。)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个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
2.初步感受多和少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了不起,你们都是非常出色的餐厅服务员,请同学们把盘子收起来放在一边,接下来同学们看看勺子够用吗?请你从学具袋中拿出勺子图片,利用松鼠和勺子的图片动手摆一摆。
(找一学生上台,边摆边像刚才那样说一说。)
预设:少一个勺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勺子少1个的呢?
师引导:1只松鼠对着1个勺子,最后1只松鼠没有勺子,也就是说,勺子比松鼠少1个。(板书。)
刚才我们比过了盘子和勺子,还剩下什么了?(杯子。)
接下来同学们把勺子收起来,和盘子放在一起,从学具袋中拿出杯子图片,再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你发现了什么。
(杯子比松鼠多1个。)
3.多少的相对性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餐具和松鼠来比的,现在我们把餐具之间互相比一比,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吗?(指板书。)
杯子比……多,比……多,比其他两个都多,那就说明杯子是最多的。那什么最少啊?
【设计意图:引出“最多”“最少”。】
盘子怎么一会多,一会少呢?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3)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数10以内的物体个数。
教学准备:数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二)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四)作业:练一练1、2题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一课时
过生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说谁少,就必须进行比较。
2、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
学习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大方法和结果。
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杯子 水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寿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生日是怎么过的?餐桌上都有什么?
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师: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
1、比较大小。
师:如果有的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
师:你为什么这么分配?
师:同学们真聪明,虽然分配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挺合理的。合理的原因是你们已经比较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师: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们是不是也能比较它的大小呢?
2、比较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在分蛋糕时说得都很清楚,理由也都很合理,我都挺佩服你们的。下面我来给他们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你们来看一看我这样分配你们能不能接受?
师:第一杯我给妈妈喝,第二杯我让爸爸喝,第三杯我让小男孩喝。你觉得我这样分合理吗? 生思考后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我还发现他们家过生日喝了两种饮料,这两瓶饮料哪瓶多,哪瓶少呢? 你们能比较吗?
师:同学们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两个饮料瓶的高矮、形状都不一样,我们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了,刚才你们说谁多谁少都是靠眼睛观察,然后猜测的,有时候不太准确。你能不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呢? 学生动手操作
3、再观察。
师:出示生日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能不能用刚学的比较大小、多少,来比较一下餐桌上的物品?
学生可能会发现盘子的大小不同,西瓜和西红柿的大小不同。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点什么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二课时
下课啦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薄厚)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
生1:跳绳 生2:抓人 „„
师:这么多种游戏啊!一定很好玩。但要注意安全哦。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 生齐喊:下课啦!
(出示主题图)师: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修凳子。
师:是啊,他们玩的游戏也不少。好像有人在叫我们,看看是谁?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师:原来是老师,她说想考考我们,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如果能闯关拿到三个签章,就有奖品哦。想不想要?
第一关:比高矮 1、(出示比高矮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生:在比高矮。
第一关的闯关题目就是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谁矮?
生1:他们一样高。 生2:不对,男孩子偷偷垫脚尖了,不能比。
师: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
生:两个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 老师演示并小结。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恭喜大家闯过了第一关,老师给我们签一个奖章,叫“高矮”。
第二关:比长短
第二关来考我们的是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他们的闯关题目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 师:跳绳我们自己也有。四个同学一组,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不出错。要注意什么? 反馈 师:谁来说说,你要怎么比? 生: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师:请你大声告诉这两个同学,让他们照着你说的方法比一比。 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长短”
第三关:选钉子
老师要修凳子,有三个钉子,请同学们认真想想选哪个钉子合适?为什么? 生:第二个。因为木板很厚,第一个太短了,第三个太长了。只有第二个刚好合适。 出示另外两个不同厚度的木板,选钉子。 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厚薄”。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等到了老师的奖品,每人一朵小红花,下课找老师领。
三、课堂练习
还想不想闯关?我们一起去闯闯智慧岛吧。(21页练一练)
1、快速回答第1题
2、第2题 问:为什么?生:因为第二条绳子没有拉直
3、第2题 演示: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
4、第3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说说为什么
5、第3题谁最高?谁最矮?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你有什么办法比高矮?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横线。数数占几行?
6、同样是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怎样比这些笔谁长谁短?从短到长排。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数格子。
7、提示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引导数线段。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闯关用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 (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比长短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第三课时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轻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
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
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
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动手操作
②操作2:
再拿出铅笔盒和语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活动:小朋友们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去描述这些信息。
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从图中看出来。 比5个少2个是3个。
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
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 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
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
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 摆一摆
4. 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列出算式。
5-2=3 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书P27
学生先划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试一试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弄清搬走几个?用什么
方法计算,再列式计算。
3. 看算式,说一说
出示4-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么?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回首这一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减法的认识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
5-2=3 读作5减2等于3.
               
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3到6。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谁能告诉大家,小猫为什么1条鱼也没钓着吗?
学生可能会说:
因为小猫不专心,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所以没有钓着鱼。
因为小猫还小,它还没有学会钓鱼。
师:说小猫还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小猫长大了,还是这样不专心,你们想会怎么样呢?
生:还是会钓不到鱼。
师:对!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大家可不能像小猫那样不专心哪!根据“小猫钓鱼”中的妈妈钓了3条鱼,小猫1条鱼也没钓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问题想得好,这也正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怎么列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说:小猫1条鱼也没钓到,妈妈钓到了3条鱼,列算式就是0+3=3。
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回到家。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出去办点事。小猫在家等妈妈,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会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吗?看动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景图)
师:结果怎样?
生:小猫把鱼吃完了。
师:3条鱼都小猫吃了,那么列式就是3—3,1条鱼也没有就用0表示,所以3-3=0。得数是0,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进一步学习减法。
师:怎么最后成了0条鱼了?我们再次看动画,研究研究这是怎么回事?出示课件。
看完动画,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注意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的实在着急了,就吃了1条鱼,这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还剩多少条鱼?
师:是啊!老师也想知道这时还剩几条鱼,计算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用减法,谁能把算式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1=2
师:小猫等着等着,又想吃鱼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猫又吃了1条鱼,这时还剩几条鱼呢?该怎么列式呢?
生:2-1=1,还剩1条鱼。
师:看最后一幅图,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你呢?该怎么列式?
生:1-1=0,还剩0条鱼。
师: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就列式为3-3=0;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
生:2-2=0,因为第二幅图的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2条鱼被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1条鱼也没有了。
2.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分开拨成了4个一堆和1个一堆,你能用我们学的数学知识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可能会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想出这么多种算式,如果老师把珠子拨成3和2,又该怎么列式呢?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讨论一下:每幅图可以列出的四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
3.试一试。
师:同学们都喜欢套圈的小游戏吧!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目,你看这个小朋友的手里拿着几个圈?(出示课件)你们猜一猜,他可能套上几个?(拿着4个圈,可能套上1个,
也可能套上2个…)
(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或3+1=4)(4-1=3或4-3=1)
(2)当他套上2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2+2=4 4-2=2)
(3)当他套上3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1+3=4或3+1=4)(4-1=3或4-3=1)
(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了,该怎么列式呢?
(0+4=4或4+0=4)(4—4=0或4-0=4)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计算,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了,这时候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是0。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得数0的减法)
3-1=2
2-1=1
1-1=0 2-2=0 3-3=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三、作业:课本5、6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 1 2 3 4 5
5 4 3 2 1
第六课时
背土豆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跳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难点: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七、作业:课本练习“八戒吃瓜”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完成黑板抄题

 

第九课时
小鸡吃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表格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瞧,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小鸡们在绿绿的草地上玩得可真开心啊!玩着玩着就到中午了,小鸡们感觉肚子好饿呀,于是它们决定回家去吃饭。同学们,走,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小鸡们吃午饭的情景吧。
2、板书课题——小鸡吃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画面、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图中的信息学生定会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这样的问题,教师相继板书。
师: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 9+1=10 1+9=10
师:真了不起,不仅能说清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还能列式计算,老师奖励你一个可爱的鸡宝宝。
2、说一说,摆一摆。
师:鸡妈妈想鸡宝宝们玩了一上午一定很累,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鸡妈妈将粉色盘子里的食物加了蜜糖,有8只小鸡闻到蜜糖味跑到粉色盘子这边香喷喷地吃起来,可是有2只小鸡不喜欢吃蜜糖,就到另一个盘子边去吃,看看你又有什么问题?我们该怎样列式解答呢?请小朋友们用学具代替小鸡来摆一摆,并把你摆的过程和同桌交流,比比谁摆得快,说得棒?(学生动手操作,并和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如下:
8+2=10 2+8=10 10-2=8 10-8=2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种算式。
3、师:看这组算式(第①组)有哪些数字?(1、9、10)也就是1和9合起来凑成10。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得出(2、8、10) 2和8合起来凑成10。
4、拨一拨,填一填。
学生先利用计数器自主拨珠,之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设计 “摆一摆”、“拨一拨”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见解的宽松氛围,孩子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听一听、填一填等活动,亲历10的加、减法算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儿歌激趣,升华情感
1、学儿歌
师:合起来是十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好伙伴,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伸出一双手。
2、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来玩手指游戏。
师:我出9
生:我出1
师:9+1=10
生:1+9=10
师:10-9=1
生:10-1=9(同桌之间练习)
四、愉快活动,巩固新知
1、小鸡们吃完午饭后,到葫芦架下面去乘凉了。课件出示练一练1,学生看图列式,说清算理。
2、机灵狗爬楼梯
师:小鸡们的嬉笑声,吸引了机灵狗,我们瞧瞧机灵狗在做什么,原来呀机灵狗正准备上台阶去午餐呢,总共有10级台阶,它爬到了第1级上,还有几级呢?你会算吗?生说:10-1=9(一组喊加油,一组说算式)。
师:机灵狗爬上第2、3、4……级呢?引导学生相继说出算式。
3、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师:机灵狗吃完午餐后加入到了小鸡们的行列,这不小猫咪咪也来凑热闹了,课件播放歌曲《小猫钓鱼》,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做事一定要专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
出示习题:请你来算算小猫钓了几条鱼。(学生试着说一说,并独立列式解答。)
找学生说计算方法和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4、猜猜淘气家的电话号码
师:玩累了,小动物们想去淘气家做客,但却不知道淘气是否在家,还是打个电话问问吧,可是他们谁也猜不出淘气家的电话号码,我们快帮帮它们吧。课件出示七道计算题,得数连起来就是淘气家的电话号码。

第十课时
乘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
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
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
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
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
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
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
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
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明乘车、
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
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
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
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
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
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
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
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
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
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
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
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
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看,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
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 …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
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
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
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
生1: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1人就要加1,所以先
算加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一5=5,所以车上
还剩5人。
生2: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
上来1人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
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
不过顺序不同罢了。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计算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运
算,计算的时候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按从左往右、从前往
后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
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
算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
的顺序,掌握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
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
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板书设计: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2+3+2=7 8-1-4=3 9+1-5=5 9-5+1=5
课后反思:
1.注重情境设计。乘车是乘客上下车的情境,正好贴切
地演示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
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在学生看懂图意叙述故事
之后,鼓励学生把故事的情境用摆学具的方式反映出来,使每
一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张“乘车”的图像,深入理解了三个数
之间的运算关系,最后列式解答问题。

第十一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iaoxue/8065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