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内容 分物游戏(小数目物品平均分)主背人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情景,知道把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
设
计
理
念 创设“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活动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教
学
目
标1、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验平均分。
难点 体验平均分。
教法
学法 启发谈话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今天我们就跟小猴子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分桃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1)认真看图。
(2)讲一讲小猴是怎样分桃子的?结果怎样?
2.分萝卜。
(1)几根萝卜?几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怎样分?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3.分骨头。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展示画图方法。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布置: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分得同样多 分得一样多
授课
内容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主备人
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设
计
理
念
创设“分苹果”的情境,经历“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
学
目
标1、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经历“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 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教法
学法 启发谈话法,操作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1)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每堆都有4个苹果。
3.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1)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需要3个袋子。
4.比较。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分成3堆 每堆4个
分得结果相同
每袋装4个 需要3个袋子
授课
内容分糖果 (大数目物品平均分)主备人
课型新授课时第3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意义。能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设
计
理
念
创设分糖果的情境,设计3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最终用表格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并体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必要性。
教
学
目
标1、学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大数目的平均分用表格取代画圈记录平均分的必要性,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奋发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难点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法
学法启发谈活法,操作法
教具
学具课件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以前学习的分一分都是数目比较小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的数目进行分一分呢?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轻情境图)
2.同桌讨论:可以怎样分?
3.汇报交流。
4.下面是笑笑和淘气做的记录,你能看懂他们是怎样分的吗?(出示表格)
(1)汇报。
(2)小组合作。我们可以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现在就请每组同学分工合作:用4个小圆片分别代表4个人,用50根小棒代表50块糖果,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展示表格,重点说一说从表格中看是怎样分的。
(4)小结:用表格记录能清楚明白的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显示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5)做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 糖 果
表格记录
生1 生2 生3 生4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授课
内容 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 主备人
课型练习课时第4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设
计
理
念
创设分香蕉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目
标1、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经历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除法的意义。
教法
学法启发谈活法,讲解法。
教具
学具课件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小猴子带着12根香蕉请大家帮忙来了。你看!(课件出示情境图)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帮小猴子分一分。
自主探究:
1.认识除法。
(1)汇报分法。上面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2)写出除法算式 。
(3)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4)将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
2.小练习。
把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和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巩固训练:
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授课
内容 练习五主备人
课型练习课课时第5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
除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可能一些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用口诀计算,但应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因此,时,只要求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获得结果,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设
计
理
念
《课标》指出:“数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练习是为了学习表内除法奠定基础,是让学生感受到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不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教
学
目
标1.巩固除法算式的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法
学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小棒或圆片等物品、课件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1.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把本单元知识点板书)
2.同学们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都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们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三、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
书
设
计分一分与除法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10 ÷ 5 = 2
授课
内容 练习五主备人
课型练习课课时第6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除法对于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上节课的练习学生对除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除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我们身边时常会遇到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但由于二年级孩子还小,因此个别孩子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教师加以指导。
设
计
理
念练习课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为了使计算课“活”起来,把情境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教
学
目
标1.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除法意义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课件、动物图片磁力块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一、开门见山 直接进入
昨天我们复习了分一分与除法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相关的习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1、
老师准备把这些爱心奖励给助人为乐的4个小朋友,你能帮老师分一份吗?每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爱心?怎样列式?
8 ÷ 4 = 2(颗)
2.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几个部分名称。
三、达标训练 形成能力
1.
(1)一共有( )个笑脸。列式:( )
(2)每2个笑脸编成1组,可以编( )组。
列式:( )
(3)每4个笑脸编成1组,可以编( )组。
列式:( )
(4)平均编成6组,每组有( )个笑脸。
列式:( )
2.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3.讲故事,并列算式算一算。
4.和同伴一起看算式讲故事。
四、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授课
内容 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主备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7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本节课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起始课。“小熊开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就像同学们去超市买东西一样,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于生活。在上节练习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感受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只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
计
理
念“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是数学课程的共识。教学时,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动手操作、思考等过程加深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应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参与学习过程,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教
学
目
标
1.结合解决购物问题,经历探索、交流除法运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除法与减法、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掌握除法的运算本质。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简便性,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除法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
重点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熟练求商。
难点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法
学法启发式、引导式、动手操作和演示实验法
教具
学具课件,小熊、小车玩具等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并配有音乐,
这时戴小熊饰戴的一名同学走进教室,向学生问好:嗨!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小熊姐姐的小商店开张了,欢迎你们到我的店来参观,好吗?(把商店里的物品以实物的形式一件一件摆在桌面上)今天,小熊姐姐想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商品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引出:买四辆小汽需要多少钱?
板书列式:5+5+5+5=20(元)和5×4=20(元)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老师有20元钱,能买几辆车呢?(学生列式20÷5,有的学生可能快速说出答案,由此引入。)你是怎样迅速得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 建立模型
(1)学生探究计算结果。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或摆一摆,或者画一画,总之用你想到的方法求出20÷5的结果。
(2)学生展示计算方法。
(3)优化算法。比较各种方法,选出最简捷的计算方法。
(4)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乘除法的联系”和“用乘法口诀求商” 比较简便。
2.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小熊姐姐看大家爱学习、肯思考,很快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个知识玩得很好。
五、尝试练习 强化重点
1.对口令游戏。游戏规则是:由老师读除法算式,学生乘法口诀,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把卡片举起为胜。
2.小鸟回家游戏。(教科书69页第3题)
游戏规则是:我出除法算式,同学们快速找到口诀卡,贴到相应的小房子下,哪个小组找到的多越准,哪个小组就获胜。
六、看书质疑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68页,如有不懂之处请举手发问。然后完成教材68页的 部分。
七、达标训练 形成能力
八、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同学们,在小熊朋友的店里,我们不但购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你能把学到的告诉到家吗?(学生回答)小同学们,小熊姐姐可高兴认识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真希望下次你们再来光临我的商店。谢谢你们,再见!
板
书
设
计
小熊开店
(1)20元钱可以买几辆车?
20÷5=4(辆) 口诀:四五二十
(2)36元钱可以买几个娃娃?
36÷9=4(个) 口诀:四九三十六
教
学
反
思
授课
内容 快乐的动物(倍的认识)主备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8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掌握,学生对倍的概念比较模糊, “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设
计
理
念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个认识,并结合对“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的理解,力求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数学课。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本节课以趣引入,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感知,让学生寓学于情,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
学
目
标1.在比较小动物 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难点倍的意义
教法
学法启发式讲解
教具
学具课件、动物图片磁力块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参加聚会,真是热闹。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主题图)
请学生去认真观察,数一数, 并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介绍图中的小动物。
汇报结果板书: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下面同学们用“O”代表小猴的只数,每3只圈一起视同1份,,那6只小鸭也把每3只圈在一起,有这样的几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倍的认识”。(板书)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刚才我们把6只小鸭每3只圈在一起,有2份,用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为6÷3=2,就是说6是3的2倍。即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五、尝试练习 强化重点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图中哪两种动物的只数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完成下表)
学生汇报结果。
六、看书质疑 拓展延伸
以上学习的内容就是教材第70页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是否有不明白之处?
七、达标训练 形成能力
1.
2.圈一圈,填一填。
3.画一画,填一填。
八、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
书
设
计
倍的认识
授课
内容 倍的认识练习课主备人
课型练习课课时第9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倍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应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练习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会有混淆。
设
计
理
念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精讲是基础,还需要精练,只有精讲精炼相结合,才能达到最有效果。同时再加上科学的指导,有效地订正,使练习课人人都有所收获。
教
学
目
标1.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结合具体情境,求出几倍数和倍数。
2.能应用倍的基本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会“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能选择信息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课件、动物图片磁力块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1. 昨天小动物们在河边聚会,来了许多小动物,小猴余兴未了,看还有几只小猴子在河边玩耍。课件出示:河边2只,树上5只。
2.根据画面谁能提出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3.看,远处又来了一只小猴子跳到了树上,你又能提出与前面不一样的问题?“树上的猴子是河边猴子的几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继续利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1)画一画,填一填。
(2)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画一画,填一填。
(2)画一画,算一算。
(3)
三、综合练习 提升能力
请选择合适的数填在()里。
2、3、4、6、8、9、12、16、18
(1)( )是( )的2倍
(2)( )的3倍是 ( )。
四、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
学
反
思
授课
内容 花园(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主备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0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混淆,在分析问题是重点强调方法,知道什么时候用乘法计算,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
设
计
理
念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同收获。在具体的学习中获得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教
学
目
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体会“倍”的含义
难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故事引入,自主探究,启发巩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课件、花图片磁力块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你们看雕塑公园美丽的花都开了,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公园里可真热闹。(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自己在表格中画一画。
3.展示学生的作品。
4.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提出一个和“倍”有关数学问题吗?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这节课我们我们就来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1.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要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怎样列式?说一说每个数字和算式的含义。
(2)要求“蜻蜓的只数是鲜花的几倍?”又怎样列式?
(3)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小练:
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的身高是我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有多少只蜜蜂?画一画,算一算。
(2)展示学生作品。
(3)你对“3倍”怎么理解的?画一画并举例说明。
(4)小花有6朵,蜻蜓的只数是小花的2倍。蜻蜓有多少只?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看书质疑 拓展延伸
以上学习的内容就是教材第73页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是否有不明白之处?
六、达标训练 形成能力
七、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12÷4=3
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有多少只蜜蜂? 9×3=27(只)
授课
内容练习六主备人
课型练习课课时第11课时授课时间
学
情
分
析
设
计
理
念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触角”向生活延伸,通过一系列相关习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解决问题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所获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
学
目
标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正确计算乘除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课件
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这些知识点掌握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一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小结: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分成若干份,求这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三、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测试内容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测试课时第12课时测试时间
具 体 内 容
一、填一填.
1. 一共有( )辆小汽车,平均编成4个车队,每个车队分( )辆.列式是( ),根据口诀( )来计算.
2.把这些南瓜平均放在2个筐里,每筐放( )个.
列式□○□=□(个),在这个算式里,( )是 除数,( )是被除数,商是( ),读作( ).
3.在○里填上“>”“<”或“=”.
35○4×8 21÷3○14÷2 5×6○17+18 16○4×4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6<20 5×( )<38 4×( )<35 5×( )<46
二、选一选.
1.把12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枝。
A. 3 B. 4 C. 5
2.除数是4的算式是( ).
A.4×2 B.2×4 C.4÷2 D.8÷4
3.计算“36÷4=9”时,要用( )帮助我们求商.
A.乘法 B.加法 C.乘法口诀
4.根据一道乘法算式,至少能写出( )除法算式.
A.一道 B.两道 C.四道
5.笑笑平均每天看4页书、5天可以看书( )页.
A.20 B.24 C.28
三、连一连.
(1)10÷2=5 16个苹果,每4个分一份,可分成4份
16÷4=4 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
20÷4=5 32除以8等于4
32÷8=4 被除数是20,除数是4,商是5
(2)5×7 三五十五 6×4
24÷6 三四十二 12÷3
15÷5 四六二十四 35÷7
4×3 五七三十五 3×5
四、画一画.(9分)
1.○○○○,画△使△的个数是O的2倍.______________.
2.根据算式画一画,圈一圈 .
12÷3=4
○○○○○○○○○○○○
五、做一做.(17分)
1.直接写得数。
12÷4= 10÷5= 30÷5= 18÷3= 20÷5= 16÷4=
42÷6= 12÷3= 24÷6= 45÷9= 21÷3=2 8÷4=
2.
2.画一画,算一算。
3.
4.二年一班组织跳绳比赛.
(1)如果每组5个小朋友,可以分成7组还剩1人,二年一班共有多少人?
(2)如果二年一班全体小朋友都想参加比赛,怎样分组合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iaoxue/8065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