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2012青岛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数学教案 来源: 网络

第五单元 海 鸥 回 来 了——11—20各数的认识个性化
修改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十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基础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76——84页的内容,包含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表现的是小朋友欢迎海鸥回来的情景。借助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各数的认识。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合使用学具和计数器,通过学习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再认识11——20各数。第二个信息窗表现的是小朋友给海鸥喂食的情景。借助问题“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和“还剩下多少桶鸟食”,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的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和“+”,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出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 题第 一 课 时 11 —— 20 各 数 的 认 识个性化
修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6——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认识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并能正确的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
4、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十位上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情境图、小方块、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你们见过大海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玩一玩吧(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呀?
(生观察后提问: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是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快来数一数吧。
(1)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
(2)如果一个小方块表示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个小方块表示?(学生动手摆一摆)
(3)堆在一起还不能准确地看出大家摆的是11块,你能不能想一个好方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1。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好!(学生独立思考,摆学具并展示。)
(4)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是“11”?(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这一排有10个,表示“1个十”。旁边还有一块,表示“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你也能像这样摆出“11”吗?自己摆一摆。(学生摆出“1个十”和“1个一”)
(6)现在你来指一指哪是“1个十”?哪是“1个一”?(学生分别指出)
(7)(出示“11”的组成图)老师也摆出了“11”。(指着“1个十”)这表示什么?这“1个十”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指着“1个一”)这表示什么?这“1个一”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用来表示有几个一。“11”就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8)摆一摆14,说一说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4个一)。再继续摆出15、19……
2、认识计数器
(1)刚才我们用小方块来摆数,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朋友,它也能帮助我们来计数,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指出)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你能不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交流拨法)
(3)“11”怎样写呢?(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在个位上写1。)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出较好的展示给学生们,其余同学模仿书写。
讨论:11是一个两位数,是由两个1并排在一起写成的,那么这两个1的意义相同吗?(学生交流得出:意义不同,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3、解决“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1)学生数出共有13个小朋友。
(2)你能用我们刚学过的摆一摆或拨一拨的方式,把13这个数表示出来吗?(学生自己拨珠,互相交流拨法)
(3)“13”怎样写呢?(学生独立思考写法并书写)。
4、解决“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1)学生数出有20只海鸥。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用小棒最快的表示20这个数?(学生动手操作并演示)。
教师板书:2个十是20。
(3)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这个数吗?拨完后试着写一写。(学生讨论,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个位上一个也没有,用0来表示,0起占位的作用。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认识了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5、估算
教师出示小方块,请学生看看,说说大约有几块,学生回答,
4块、5块、6块,那么我们再来数一数,1块、2块……5块。教师再出示一大堆方块,请学生根据以上经验,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块?(学生估算并交流)。那么我们让一名学生上来数一数,共计多少块?5块、10块 …… 40块
象这样我们从实际出发,用眼看大约有多少的过程叫估算。
三、拓展交流,内化提升
1、你能把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出来吗?看谁拨的又对有快!(学生操作计数器,表示数)
2、数学游戏:
(1)比15大的数是几? (2)比16小的数是几?
(3)和14相邻的数是几? (4)和17相邻的数是几?
(5)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几?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课本第78页的第2题:写一写,画一画
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教科书第78页第3题:按顺序写数。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
(1)从小到大
(2)从大到小
(3)奇数排列、偶数排列
3、教科书第79页第6题:数学游戏
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则后,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回家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数一数一盒火柴或一盒牙签有多少根?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板书设计:
海 鸥 回 来 了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2个十是20

课 题第二课时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学习个性化
修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读图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确定目标
在进入新课之前,先复习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的认识,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1.先正数11——20各数,再倒着数20——11。
2.看谁最聪明?(复习数的组成)
(1)1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2)2个十是( )。
(3)1个十和3个一是( )。
3.(复习数位)前面我们学习了数位,13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从哪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齐背:“从右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口算卡出示十以内加减法)开火车口算:
6+3= 4+2= 7-3= 9-4= 10+2=
10+3= 10+6= 10=8= 10+4= 10+5=
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复习完后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去美丽的海边,看到海鸥回来了,这节课老师再带同学们到海边去喂海鸥。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1.仔细观察图画,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说信息,注意提示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而且语句要完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你的观察,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水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3)还剩多少桶海鸥食?
(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有多少个小朋友?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可以直接说出答案解决)
3.解决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①列算式:12+3= 让学生说一下各数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②同桌交流:“你能算出得数吗?”放手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自己的想法。
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体现算法多样化(有的数一数,有的摆小棒……)
如果能说出先算2+3=5,再算10+5=15则掌声鼓励,引导学生更条理的再说一遍。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优化形成结论:我们知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12可以分成10和2,可以先算个位上的2+3=5,再算10+5=15。教师边说边板书。重点让学生说算理。
④教师问学生: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会说3+12=15(由此渗透:交换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⑤在计数器上演示12+3=15让学生看清楚个位上的2 加上3等于5。(通过计数器演示,使算法更直观)
(2)解决第二个问题:水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①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说算理。
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15+4=19(只)
(3)解决第三个问题:还剩多少桶海鸥食?
①让学生自己列算式,并根据加法的算理试着说减法的算理。
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在口算时,我们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再加上10,十加几就等于十几。(教师同时板书课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4.教授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咱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算式中的数字也有它自己的名字,大家想不想知道?
(学生有知道的让学生说然后教师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1)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1.第81页第1、2题
2、游戏: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老师要奖励大家,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只要你能算对苹果上的算式就可以得到它!(摘苹果,说算理)
4+3= 5+4= 6-4= 9-6=
14+3= 15+4= 16-4= 19-6=
2.挂图出示:小猫钓鱼。(第82页第6题)
猫妈妈钓了11条鱼,小猫钓了五条鱼,问: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3.挂图出示:青蛙捉虫。(第82页第7题)
青蛙妈妈说:“我们俩一共捉了17条虫子。” 小青蛙说:“妈妈,我捉了6条。”问:妈妈捉了多少条虫子?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这节课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不 进 位 加 法 和 不 退 位 减 法 的 学 习

12+3=15 17-4=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课 题第 三 课 时 综 合 练 习 课——我 学 会了 吗?个性化
修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
【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个个单元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
(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同学们,想想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同学积极合作)
(我学会了不进位加法,我学会了不退位减法,我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同位之间互相说说,然后交流)
点拨: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发现数学问题的?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四、拓展交流,内化提升
1、先算一算,再比一比,两个式子哪个得数大?
12+2 14+4 16+2 15+5
12-2 14-4 16-2 15-5
2、。

3、找规律填数。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愿意试试吗?老师愿意随时帮助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iaoxue/8484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