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学习方法,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听课方法、复习方法、考试方法等,这些方面的指导,许多教师都在进行,我们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是完全必要的,这里仅从学习的认知角度来探讨学习方法问题。
从学习的认知过程来看,学生学习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学会阅读与笔记是综合运用有关心理过程方法的具体体现。
1.学会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首要因素,没有正确观察就谈不上学习。为了避免观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观察时能获得正确的资料,要遵守如下原则:
(l)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对于观察的行为特征要加以明确的界定,作好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
(2)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星偶然的。
(3)观察必须随时如实地作好记录,严格地把“传闻”与“事实”、“描述”与“解释”区分开来。
目前,中小学生中不会观察的大有人在,在观察现象时(如在实验里)看热闹,而不是在观察中思考,不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地观察现象的细微变化,分析其产生原因,没有形成观察习惯,也没有关注如何从现象观察中得到结论,而是死记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因此,学会观察和观察的训练是学习指导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学会记忆
记忆是积累知识经验的基本手段,是学习的基础。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大部分是靠记忆来掌握。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丰富成果无疑对学生提高记忆效率起良好指导作用。
(1)了解记忆中动机的作用。
记忆时有目的地记,采用一定方法地记,比没有目的、不采用一定方法地记效果好。
自我参与程度是学习动机强度的一种表现,自觉自愿,乐意学习,采用一定活动动作的办法,如画图、拼图等方法来学习,由于自我参与的程度高,记忆的效率也就高。
在识记某种材料时试图回忆,即在学习中不断自问自答,可以增加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表明,把全部学习时间的80 %用于试图回忆,记忆效率最高,试图回忆之所以能提高记忆效率,其原因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体都处在积极学习状态。
(2)了解对学习材料组织的“组块”作用。
组块是作为一个独立体的结构单元。
心理学研究指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组块,如7±2个数字,7±2个字母,7±2个单词等,为了提高记忆量,应该扩大每个“组块”的量,主要方法有类别群集、联想群集、主观组织、意义编码、心象化、记忆术等方法。
①类别群集指在记忆一系列项目时分门别类来记忆,效果好。
②联想群集指通过联想,来扩大记忆内容。联想定律有:接近律(由一种经验想起在时间与空间上相接近的另一种经验);相似律(由一种经验想起在内容上与之相似的另一种经验);对比率(由一种经验想到性质上或特点上与这相反的另一种经验)等。
③意义编码、心象化、记忆术等指在遇到学习无关材料时加以主观组织或附于一定意义,或通过具体形象或使新的信息与已熟悉的编码相联系,以便于记忆与回忆。
上述方法的共同点,是加工方式“组块”化,即把若干小的“组块”组成数量更少而体积更大的“组块”。
(3)了解复习中的科学。
记忆需要和遗忘作斗争,记过的内容要发生遗忘,这是正常的规律。问题是如何减少遗忘,记住应该记住的东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多后少,先快后漫”的规律,说明及时复习是有效防止遗忘的好方法,而有的学生不是功课“天天清”,而要等到考试之前再拿起书,这种方法违反心理学规律,弄得自己身心疲惫,效果也不佳。
复习时应该注意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利用编写提纲、列图表等方式把知识加以系统化。同时,在记忆中可以适度多记些,如我5次记会了,再多记2次,增加学习程度可以使记忆得到巩固。心理学研究指出,一般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过少或过多地记效果也不好。
复习时应注意排除记忆内容间的干扰,把相似科目的内容放在一起记容易干扰,再就是中间的内容比两端内容容易忘,这是由于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原因。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为了防止这些干扰,对中间的部分应该采取多复习几次的办法,或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来加强这个部分的记忆。
早上与晚上的学习时间由于受到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应有效利用来记忆材料。
有效记忆的方法多多,但共同点是要学会记忆,即要了解记忆过程中的动机作用、组块作用、复习作用。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可灵活运用好的记忆方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1388.html
相关阅读: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