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智慧的源泉。宋庆龄曾经说过:“不但要学好各门功课,还要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眼界开阔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不但能掌握前人创造的知识,还能大胆设想一些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情或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课本起着教授基本知识的作用,在若干年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学生,仅靠课本的知识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提倡多阅读课外读物,即各类书籍、报纸和杂志。多读要有一个范围和数量,如果不加选择,每样都看,是不可能的。选择地看,必须清楚选择的方法。这种选择的方法就是信息检索能力。在
这一章里,我们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怎样选择课外书
有的同学认为“中学时代要博览群书”,因而见书就读。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博览群书”的概念由于时代的不同,“群书”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今天,人们常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信息量的增长速度,一个人能力再强、阅读速度再快,也是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书读完。因此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比如说选择图书的能力就变得重要起来。
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从读书的效果出发,必须学会有选择地读书。
选书,目的是区别哪些书应当精读,哪些书应当泛读,哪些书只要读部分章节,哪些书要放在案头随时备查,哪些书暂时可以不用读,以便在有限的中学生课外生活中读点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书。
★怎样寻找要读的书
寻找要读的书最常用的办法是去图书馆借书。有的同学到图书馆借书处,不是对着一排排的目录盒不知从哪里入手,就是随便捧上一个目录抽屉盲目地翻目录卡片,在这种情况下,也
能发现一两本适合自己读的书,更多的是一无所获。
这主要是对图书馆的目录种类和使用方法不熟悉,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目录。
下面,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1)知道书名时,查书名目录
书名目录有一种是按照书名的汉字笔划顺序排列的。第一个字相同的书排在一起。例如:《西游记》、《西行漫记》、《西安黄土显微结构研究》、《西学东渐初探》等,由于第一个字都是“西”字,所以这四本书的目录卡是排在一起的。排在一起的第一个字相同的书卡,又以第二个字的笔划多少为序,从少到多排列。而从总体来看,第一个字笔划相等的书卡又都排在一起,并标上画数。如上面所说的“西”字开头的书,都归入六画。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书名,就可以利用书名目录查找。比如:你想看《西行漫记》,到了图书馆借书处可以直接查书名目录,按“西”字笔划,在六画的目录抽屉中找,找到“西”字后,把“西”字后面的卡片一张一张地翻一下就是。再精明一点,这本书书名第二个字“行”字也是六画,可以在“西”字部分的前部查。这样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查到《西行漫记》。
(2)知道作者姓名时,可查作者目录
有时,别人给你推荐一本书,作者的名字说得很清楚,但书名忘记了。没有书名,或没有准确的书名,无法利用书名目录。这时候可以查作者目录。作者目录,是把同一个作者写的书按书名第一个字的笔划顺序汇集在一起。是将所有作者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好,例如:一位同学向你推荐美国作家盖莫夫的一本专讲近代物理的科普书,这本书通俗有趣,非常好看。可是那位同学只记得书名中有“奇遇记”三字,其他文字记不清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作者目录了。首先按盖字的笔划在作者目录的十一画部分找到盖字,再在“盖”字下找到“盖莫夫”,这时候几张卡片一翻开,就会找到《物理世界奇遇记》这本书。
(3)知道书的种类,可查分类目录
有时候,我们并没有确定要借哪一本书,也没有确定要借哪个人写的书,但是想看哪一类书或需要哪一类书是可以定下来的。这个时候,既不知道书名,也不知道作者的姓名,就需要用分类目录来查。分类目录,是将图书按照经典著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参考等五大体系分门别类,并给门类编上号,然后按分类号来排列。分类号的排列法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现介绍按分类号来查找图书的方法。例如:你要找一本有关水稻栽培技术的书,既没有书名,也没有作者名,可以先判断这种书属于哪一类。水稻,应该属农业。我们从分类表上找到农业一类,是用字母“S”来表示的。顺着农业一类再往下看,有S1 农业基础科学、S2农业工程、S3农学、S4植物保护、S5农作物,“水稻”属于农作物一类,应该放在“S5”的目录抽屉。找到S5的抽屉后还不要马上翻卡片,再看细分的小类S51是“禾谷类作物”,S511即是“水稻”。这时候只要查一查分类号是“S511”的那些张卡片就可以找到你要的书了。
(4)借报纸、期刊,查索引
借书需要查图书目录,而查找报纸、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要使用“索引”这种工具。
我国著名的索引工具是上海图书馆出版的《全国报刊索引》,分社科版和科技版。每月一期,报道全国数千种中文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重要论文,分类排列,查找起来十分方便。
例如,物理课讲过了欧姆定律之后,老师告诉大家,1983年有人写过一篇《欧姆和欧姆定律》的文章,可以借来看看,但是发表在什么杂志上记不清了。这时候,你可以利用《全国报刊索引》,这是讲欧姆定律,应当用“科技版”。是1983年,全年也不过就12本,从一月份那一期查起,每期只要查一下 “N61自然科学技术人物传记”,不过半页纸,一分钟就可看完,不用一刻钟就可以在第12期上查到这篇文章,原来发表在1983年第11期《物理》杂志上。这样你设法去借《物理》杂志就行了。
当然,还有一些方法,这里就不多讲了。掌握了这些方法,找起书来省时省力,而且这些办法学起来也容易,多找两次,熟练了就好办了。一旦学会了,将来上大学、搞研究,都可用得上。
★讲究读书方法
读课外书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但是怎样读效果好一些,还是有一些方法的。
(1)分类法读书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大学生陈骐谈到自己的经验是:分门别类地读书。每一类书,借来几本,预计一下要多长时间可以读完,安排好正常上课、作业时间之后,将空余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读课外书上。他说:这样分类读,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读的时候,容易懂,有兴趣,能持久,记得牢。如果不问什么书,拿到就读,泛泛一遍,东一头,西一棒子,没有连贯性,收效不会大,忘得也快。
(2)快速法读书
快速法读书要求在30分钟内读完2000字的文章。程序是首先用5~10分钟时间将文章读一遍,再用5分钟记下或划出好的词语,标出段落,然后用10分钟归纳文章的结构提纲。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立即查字典、词典弄懂,最后用5分钟把文章再看一遍。这样一遍就完成了。以后,抽空可看看自己写的结构提纲,回忆一下文章的内容,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技巧。如果印象模糊了,就再看看。发现第一次写的提纲不合适,可以修改补充。看的文章多了,还可以对同一类文章作综合分析,找出它们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地方。有这种阅读经历的同学说:“通过这样阅读,每当我看到老师布置的作文题,读过的一些文章就会浮现在眼前,怎样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结尾,都有了参考的内容。然后和老师出的作文题相联系,很快就可以确定我要写的内容,作文写得顺利多了。”
(3)兴趣法读书
1985年全国赴美物理学研究生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任勇同学,介绍了他采用兴趣法读书的体会。他说:兴趣在学习上起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对物理学的兴趣就是在中学读课外书时培养成的。
中学时,任勇同学读过爱因斯坦、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还有《量子史话》、《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等。任勇说:“这些书中,那些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笔、简练的数学和高深的哲理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于我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全部志愿填的都是物理系。直到今天,我的兴趣一点也没有改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154038.html
相关阅读:学好英语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