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八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预习抓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相反,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的效率就低。由于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不同,课型的不一,教学路子与方法的各异,预习的方式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对广为应用而行之有效的几种方式作一概括介绍。1.朗读识记式。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的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因此它是使用得最为广泛,可以说是适用于各个年级、各类课型、各种教学路子的预习。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生词,通过多次试读而达到能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由于它要求较低,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容易习惯并欢迎这种预习方式。但正是由于它简单,效果往往一般。2.听力训练式。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在初中阶段应尽量地采用。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如字母、音标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续,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停顿等练习。可以听原版录音,也可以听老师的录音。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也可通过听课文的改写、缩写、内容简介等录音。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在课前自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果教师采用课前某段时间,比如早读,统一在全班放录音的办法,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3.发现问题式。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复习课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4.排除障碍式。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减少课堂讲练和学生掌握运用的难度。
比如,重点词提示和找所给英文释义的对应词,虽然针对的是新课中较难掌握的词,但由于学生从词汇表中已经知道了这些词的词性和汉语释义,再加上题目要求的只是将含有这些词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要比让学生用这些词造句容易,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找英文释义的对应词也比用英语给单词释义容易。句型结构提示只要求学生将含有这个句型但基本不含生词的句子译成汉语。重新组织句子也只是要求学生用较为简单的形式重新表达较难句子的意思。通过这种预习,课堂学习就会轻松、容易得多。5.材料准备式。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看法等,甚至还可以是一些简单教具的制作(比如表演所需要的简单道具)。教师布置这种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阅读有关参考书的某些章节,给定话题和范围,明确讨论的问题等。这一预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6.系统归纳式。它主要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和期末总复习课。教师可以根据复习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既可以让学生归纳同一个内容,也可以分不同的组归纳不同的项目。
例如,让学生归纳:字母组合发音的异同,同义和反义词动词的搭配,词组用法的异同某些语法项目的用法,一些句型的不同表达法,同一体裁课文的写作特点等等。由于学生预先自己动手进行了归纳,再经过课堂上七嘴八舌的补,对这方面的知识就掌握得更全面、更牢固了。7.阅读理解式。这种预习适合于学生进入了较长课文的学习阶段。在没有进入课文教学或课文只限于一些极简单的内容的初期阶段不必采这种方式。现在很多中高年级教师在进行课文整体教学中多采用这一预习方法,阅读理解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前者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如人物、时间、地点、事实、数据等具体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如何设计课文预习理解题和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将在本文第三部分专门谈及。8.小组讨论式。这种方式涉及预习的组织形式。小组讨论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形成同学间的交流气氛,而且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帮助,特别是学习好的可以帮助学习差的,胆小、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发言的机会。这种预习需由小组安排统一的时间进行,比如早读、自习,或课堂教学开始时由老师统一安排几分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167941.html

相关阅读:课前预习应该注意的一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