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瑶
2014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我作为一名刚刚送走又一届高三学生的化学老师,面对今年的高考试卷感触还是颇多的,也愿意将自己的一点感悟拿出来给新一届的高三学子们参考,希望有些启迪作用。
感悟之一:“夯实基础”永远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
化学学习的重中之重仍是要学生全面了解并做到熟知和掌握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包括化学现象)方面的知识点,这在今年的考题中显得尤为突出。现举数例加以说明。
例如:选择题中的第10题与“喷泉”原理有关的不同颜色的描述;
第12题借“电化学”知识来呈现的电极与试纸接触处的红白相间的双色同心圆也是考到了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化学反应常识——电解NaCl溶液及其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考题第23(A)、23(B)及第26(A)这几道,在考验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否掌握得牢固,众多知识点的梳理是否清晰明确方面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它把中学阶段应重点掌握的金属单质(如Na、Mg、Al、Fe)、非金属单质(卤素、S、O2和N2等)及其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集物理、化学性质于一身)均囊括其中。
今年的化学试卷在考查学生元素化学知识方面对“颜色变化”似乎更“情有独钟”,要学生填写或卷面中出现的点不下二十处,可见从最基本的实验现象入手来考验学生的基本功仍是我们不能忽略或看轻的,也是今后复习中要牢固把握的。
感悟之二:“稳中求变”愈来愈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
这些年来上海的高考化学试题整体不偏,不怪、不超纲,力求稳定,但又在稳定中寻求新颖,寻求变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突破。
要说“稳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化学卷的题型、题量及每道大题所考到的知识点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且也不回避传统题目和常规题目。如化学用语、离子浓度的大小分析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的性质分析等等……测试的重点始终围绕着考生能否将化学的双基应用到广泛情景之中的一种能力,也便于评估考生真正的发展潜力。
要说“变化”,我以为最大的变化是考题愈来愈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对化学(乃至科学)学习的一种思维方式(抑或说是一种理念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但这些年化学高考的命题走势却始终围绕着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来出一些题(尤其可反映在选择题和实验知识的综合利用方面),也愈来愈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积淀是否深厚,融会贯通的能力是否增强,而这些也绝不是靠多做几道题目就能解决的。现也举几例加以说明。
例如第5题这样的基础型题,尽管会有人说“太简单了,猜也能猜得出来,没有考的必要”,但我不这样认为。通过这样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也是在传达着“要学生掌握或者了解科学的真正涵义”这样一种思想。
3.感悟之三:“注重能力”让这份高考试卷闪现出科学的亮点
今年的仍然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实验试题26(B),就是源于教材中的教师必做演示和学生选做的一个经典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题目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装和创新。另外如试题28、29两道有机题,在情景创设和灵活性方面可以看出命题者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在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推断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等诸方面都有其独到的地方,堪称“亮点”。
复兴高级中学 高级教师 尚 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175850.html
相关阅读: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解析1:集合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