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国自主命题的省份已经增加到十四个,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总体上说,各省试卷虽然在结构上有所差异,但是都依据着统一的考试大纲,这为我们思考一些共性问题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结合高考语文的命题特点,2006年高考备考中,我们可以将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划分为五大能力板块:语言运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下面分板块对高三的语文复习的内容作一简要分析,希望考生借此从宏观上对应知应会的内容先做到心中有数。
一、语言
语言运用考查一般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以客观题形式分布在第Ⅰ卷;第二板块以主观题形式分布在第Ⅱ卷。
(一)语言知识(客观题)
这一板块考查内容依次为:语音认读、汉字识记、词语选用(近义词和关联词)、成语或熟语运用、病句辨析、标点使用。
1.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
05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的卷面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Ⅲ没有对语音题进行单独设题。但在全国卷Ⅱ以及其他自主卷中仍然保留,而且考查的形式各不相同。由此,可以推断语音题在短期内不会取消,考生在备考当中仍需重视。
高考要求考生正确识记的多是常用字的语音,而且命题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依据。据统计,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当中,平均有4至5个读音出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附录。因此考生在第基础知识复习时必须充分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失分。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对考生语言运用基本功的考查。中出现的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形似音近而致误、形似音异而致误、形似音同而致误、形异音同而致误。这四种错误类型都属于别字,也是目前高考测试的主要内容。
字形能力的提升和字音的学习一样,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建议考生着重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常用字(2500个)和次常用字(1000个),并且做好笔记,以达到量的积累。
3.正确选用词语
(1)近义词
要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词语的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还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辨析语义轻重的不同,辨析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辨析适用范围的不同,辨析褒贬色彩的不同,辨析语体风格的不同,辨析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句法功能的不同等。这需要考生平时多做比较,有意识地扩展自己的词语范围。
(2)关联词
关联词的辨析也离不开语言环境,此外还应准确把握复句、多重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考生掌握好常用虚词以及复句的相关知识,熟练准确地判断复句的类型,把握各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
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所谓“熟语”,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如慢条斯理、乱七八糟、不尴不尬、八九不离十等。
备考熟语要注意三个方面:搜集常用熟语,了解熟语特点,区分熟语的感情色彩。
5.病句的辨析
近年来高考对病句的测试不外乎两类试题形式: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前者侧重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判断,后者则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分析能力,才有可能对病句加以正确修改。
为此,考生首先要了解病句的病因和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考试说明》对此作了说明,并规定了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逐一掌握。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虽然05年的三套全国卷当中并未出现有关标点符号的考题,但并不意味着标点符号不再需要备考。不再单独设题说明高考对考生的考查更加务实,已经将其直接融汇到阅读、写作之中了。
那么怎样备考这一知识点呢?
其实标点符号的种类并不很多,而且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往往也是考查那些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所以复习时无需面面俱到,考生应重点弄清几种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这些标点符号主要有:问号、引号、顿号、分号、冒号、书名号,这些逐个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二)语言表达(客观题、主观题)
“语言表达”题型的考查比较灵活,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高考主要从四个方面检测: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的运用。
1.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简明,是句子本身的问题;连贯,是句子之间的问题;得体,则是句子和语境之间的问题,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语言简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实际上是语言的清晰性。
使语言连贯的基本方法有三点:一是保持话题前后一致;二是合理安排语序;三是注意语言的照应与衔接。
语言得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制约语言的因素(根据对象、场合等);二是掌握语言得体的技巧(感情色彩、书面语与口头语、敬辞和谦辞等)。
2.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这一题型历年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扩展语段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所给词语或语句表达的情景。扩展时,千万不要偏离语境;压缩语段的题目关键在准确概括出所给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今年全国卷Ⅰ第18题要求提取信息便属于此种类型。
高考考查的要点比较全面,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考生平时要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做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的限制),组织出的答案一定要语句通顺。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功能,只有准确地掌握这一点,才能按照要求选用变换恰当的句式。常见句式有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把”字句等。仿写的考查常常与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完成这一类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所给原句的句式特点,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
4.修辞运用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着重考查的是考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过从这几年的高考题目来看,对修辞的考查重点是比喻和排比。
修辞的考查往往分散在古诗鉴赏、散文阅读和仿写等综合运用的题型当中,需要细心把握。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此考点也是在2014年考纲中新增内容,而且历来都是常考常新。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查重在识记,它考查的内容比较少,因此很容易把握。第三、四、五册中的三篇附录,一篇谈的是现代文学,一篇谈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一篇谈的是外国文学,考生不妨时常浏览浏览,在熟悉的基础上再把这些知识点贯穿起来。对新教材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考生应自己动手整理归类。
名句名篇默写在当中应该算是送分题,然而许多考生往往得不了分,实在是很遗憾!名句名篇备考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 “长流水,不断线”,读与背要贯穿高考复习的始终。
三、现代文阅读
(一)社科类现代文阅读
社科类阅读的试题,一般是针对考生信息筛选、组合和理解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其中的难点是推断能力的考查,即要求考生根据已知推断出未知,这是初步创新能力的表现。一般高考选材会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挑选其一,所以要求考生平时注意搜集一些最近、最新的科研成果或者是与科研动态相关的资料,以备急需。
(二)文学作品现代文阅读
近年来,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频率越来越高,文学类文章一般篇幅短小,文字精练,情感真挚,便于出题考查,因此很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对于文学作品类阅读,高考一般单独设一大题,2005年高考的分值由以往的18分增加到22分之多。要想在这一方面得高分,考生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平时训练要注意对字、词、句、段、篇的确切认识,致力于发现、筛选、准确概括和阐述。值得注意的是文学类阅读题的命题比较集中,考生可以多关注那些富有文采而又有一定哲理、说理性的散文;还应该关注历年高考,从中总结出一些答题技巧来。
四、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词语的理解、对文章的分析与综合、对文章的鉴赏与评价。
对词语的理解,需要考生对古汉语的一些词法和句法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梳理。在词法上,可以对课文中学过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谦敬副词、兼词、时间词和各种词类活用的类型,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作一些归纳梳理,并且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高考将文言文翻译由8分增加到10分,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对虚词、实词以及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
对文章的分析与综合,除了要弄懂文言文词义、会翻译句子外,还要求能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需要把握住文章脉络。把握文章脉络,着重需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筛选文中重要信息;二是把握主旨,归纳内容要点;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鉴赏与评价,除了需要考生能归纳概括文言文的内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外,还应当有所领悟。这里的“领悟”包括对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有所领会,对作品语言特色有所认识,对文中采用的表达技巧有所体会,对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所阐发。
(二)古诗词曲鉴赏
高考中古代诗歌鉴赏题有以下三个特点:篇幅短小,一般在30字左右,适合考试时间;内容为考生所能领会,切合考生能力;以主观题为考查形式。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是在实际的考查当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考生都把它视为难以攀登的高峰,望而生畏,以至于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诗歌鉴赏难的问题,考生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就应该抓好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方面是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地阅读古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另一方面,是要研究鉴赏技巧,有选择地吸纳一些权威书刊所做的总结、分析与点拨。这也是应对高考的有效手段。考生可以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即采用“积累+技巧”的备考策略,以求事半功倍。
五、写作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几乎一统天下。话题作文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如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科幻性的话题,涉及伦理知识,是虚拟的假设;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哲学范畴的话题;2001年的“诚信”,不仅是对道德品质的评价,也是对价值的评价,还可以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制度问题;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其实任何选择都是经过心灵的,此题具有很大的写作空间;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1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5年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等,无论材料的选择还是话题的界定,都有较高水准。
那么高考作文又应该如何备考呢?简而言之,即要读书——思考——动笔。
一是读书。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其实高考作文是可以准备的,但主要是间接材料的准备。考生平时可以做一些题材归类,例如信念、机遇、革新、缺憾、取舍等方面的典型材料等。
二是思考。勤思考,是写好优秀作文的前提。大凡优秀作品的问世,无一不是思考的结果。不喜欢思考,不深入思考,当然不会有“惊人之作”。懒于思考的大脑,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三是动笔。多动笔,要养成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考场上,考生应该尽量写出有个性的文章。话题作文扩大了考生作文体裁的自主性,考生要针对自己的不同的特点写作文。善于思辨的可以多写议论性文章,情感丰富的可以多写记叙文、散文。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关键时刻方能一显身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187136.html
相关阅读: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