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少数学生,他要问的内容,往往就是书上明晃晃写着的,或是特别简单的内容,如直接运用公式就可计算的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既占了老师的时间,自己收获也不大。2,要问到点子上去。面对自己深思后仍无解的问题,是何原因?是不知从何入手,还是到了哪一步卡壳了?那么就请老师来对症下药,攻克关键之处。这样有利于“心有灵犀一点通”。3.要注重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结果。一个问题,自己原先是那么想的,没行通,而老师却是沿着另条路拓开的。自己的思路为何没行通,有没有可能行得通?就这个问题来说,还有哪些思路可行?其中的最佳思路是哪一条?就这些问题与老师探讨,作为老师是非常愿意的,学生自己也往往能从这里获得举一反三的收获!反之,不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又能有多少收获呢?4.一次问几道题为妥?一般来说,一次问1—2道题较好。即使是自己在学习中确实有许多问题,也最好是按轻重缓急、化整为零。分几次去问好。因为,一是像数理化习题,要想把一个问题真正齐通弄懂,乃至举一反三,需要5—10分钟,两道题下来,时间已不短了。再者,若一次问得太多,势必眉毛胡子一把抓,对老师的讲解往往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那知识的转化,乃至升华,就更谈不上了。5.应尽量避免的几种问师形式:①承包式。在辅导课上,有的学生一次给老师准备了五六道题,老师也只得讲完这道讲那道,甚至在这道题还没讲完时,他就不注意听下去。而是急忙地找下一道题,生怕老师被他人抢走,结果是 45 分钟被他一人占去大半。②试探式。有的学生,把自己做过的习题集搬出来,先问这道题的得数,再问那道题的结果,这样做不是问问题,而是把老师当做答案校对器。③突击式。这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抓得不紧,有问题也不及时问师,到了要考试时,开始突击学习。突击学习往往问题成堆,拿成堆的问题去问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④非探讨式。老师只是闻道在先而非圣贤,肯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年级越高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胜于蓝也是必然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205560.html
相关阅读:赏能教育王立宏 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