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寒假生活的计划五原则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寒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长的假期,这个寒假学生们千万不能只顾着玩,假期里过度的松弛状态,会造成下学期开课后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要想新学期有所突破,寒假里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还是很有必要的。

要让孩子的寒假过得有丰富有意义,主要把握五个原则:

一是满足愿望。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的需要,要知道孩子的心愿、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当然愿望必须是合理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不合理的要求应该坚决和巧妙地拒绝。只能满足孩子要求的父母最多是爱孩子的父母,要成为智慧的父母、懂教育的父母还需其他方面的考虑。

二是放松休息。放假应让孩子以休息为主,如果家长在假期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甚至比平时上学时还紧张,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假期除了要帮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让孩子坚持锻炼身体,还要让孩子有计划地复习功课、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丰富假期生活。在美国多数中小学校,没有硬性的学习任务,课堂上是参与式的活动,没有必须完成的课外作业,不把成绩作为升级依据。

三是学习生活。假期是两个学期之间的起承转合,同学们需要利用假期对上一学期的学习作一个归纳和总结,看看有何不足,哪里需要改进,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这是对这一学期来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强。根据期末考试情况全面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补习。同时,提前浏览下学期即将涉及的内容,做好预习工作,为新学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另外还要让孩子全面参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孩子的成长不仅体现在他(她)认了多少字、学了多少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体现在他(她)懂得了多少生活道理、具备什么样的生活能力。

四是以身作则。孩子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影响的结果,家长要给孩子好的榜样,不要给孩子坏的影响。我国古代既有三国时期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有隋朝时山西某县官“父子偷梨”的故事。有些父母一放假往往钟情于打麻将、打牌通宵达旦,甚至还有赌博的嗜好。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寒假时期,要多跟孩子交流,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也可以走亲访友,逛逛花市等等,既增进亲情又开阔视野。

五是确保安全。每年寒假放假前,学校会做假前教育,家长应该配合学校的教育,从孩子的思想上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也要“以预防为主”,重点做好“三防工作”。①防事故。主要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和其他意外伤害事故。如:横过马路要走人行道或天桥,不跨越栏杆;正确操作电器,保证用电安全;②防火、防水、防气。在生活中要注意消除水、火、气等存在的隐患。做到用气安全,防煤气中毒、防火灾等。如:不在有易燃物处使用明火,抽烟;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到野外山塘水库戏水等等。③防盗、防拐、防骗。外出要保护好自己的贵重钱物。出门必须给家长讲清楚时间、地点、事件等,外出旅行不乘座无牌照和超载客车,不和陌生人一起就餐等等。

寒假学习方法总结

纠错本就是“提分宝典”

对于平时卷子中出现的错题,学生可以准备个错题本,把自己对错误的理解写出来,加深记忆。对于语文、英语、历史等需要背诵的科目,学生可以采取大声朗读或与同学和家长背诵等方式。

同时,每周都要做个学习小结,把这周每科都做了什么列出来,有个量化,这样做不仅让复习系统化,还能给学生成就感,给后续的学习提供动力。

整理总结各科期末试卷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而言,这个寒假至关重要。姜老师表示,中考毕业班学生和家长要对寒假做好心理准备,要以“家有考生”为核心,做好学习、作息及过年家庭活动的整体安排。

姜老师建议,到了寒假,学生要先做好学习规划工作,即明确在这个假期要学什么。在制订计划前,学生可以用一两天时间把期末各科的试卷作一个整理和总结,确定自己是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还是某些题型不擅长。学生要通过试卷分析,明确每科需要学什么之后,学生可列一个学习时间表,把学习计划具体到每个小时。例如,学生可以1小时为一个时间段,1门课1小时,每天都把六门学科过一遍;也可根据情况每天安排3科,保证每天6小时有效学习时间。

参加辅导班因人而异

说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会在放假后一股脑的冲进辅导班学习,姜老师对这种做法并不赞同。“寒假作业是学校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定要重视,不要因为在外边报了各种辅导班而喧宾夺主。完成好校内的学习任务,对成绩的提高是很有保障的。”对于报辅导班的问题,姜老师认为还是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参加不同类型的辅导班,是注重夯实基础还是要拔高提分。同时,姜老师还告诉记者,寒假也是酝酿中考志愿的好时期。“由于开学回来就是中三下学期,各种事情很琐碎,学生和家长可能也没有这么充分的时间来选择一所学校。”因此,姜老师建议,学生可以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和全区排名情况,与家长商量确定一个务实并拔高一点的学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224793.html

相关阅读:地理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