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概念学习程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初中比学概念学习的特点及分类,在课堂学习中要抓住“演”、“讲”“读”、“议”、“练”五个环节。“演”是指重要概念的导入都必须设计必要的学生随堂实验或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不仅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供感性材料。学生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具体例子出发,以归纳方式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以获得概念;另一种是概念的同化,是指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以获得新概念。因此“演”的环节是学生获得准确概念的条件,是概念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的一环。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获得概念是学生以后再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也要适当进行用这种方式获得概念的训练。如学习“分子”的概念,尽管学生已有“微粒”的观念,但这种观念是通过肉眼直接看到的“颗粒”抽象出来的,因此“微粒”、“颗粒”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还没有精确的划分。
在学习“分子”概念时,增加实验、图片、数字、形象的比喻等感性材料是必要的。而在学习“原子”概念时,因为学生已获得分子概念,可以把原子归入认知结构中“微粒”的整体,只是注意把原子和分子精确划分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概念。“讲”即讲明概念,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讲”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抽象和理性集中的同时,又要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当教师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概念混淆,条理分明地指出,会对学生认知相似概念的精确划分以及对他们的概念的综合应用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读”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环节。语言的学习也是一种渐进和积累的过程,准确运用语词和获得准确概念有直接关系。因此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明确概念的关键用词,既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自学能力,也是减少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和随意性的训练。“议”是议论。
教学实践说明,学生处于动手动脑自身的学习活动中,有意注意的间歇性明显减少。课堂教学中“议”的环节既可以提高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分配,完成课堂上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多向传递,使学生因经历、社会经验、知识积累不同而形成认知水平的差异得以相互补充和调节,同时也起着在记忆的保持阶段对新概念继续深化和理解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议论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为有目的的练习环节做了必要准备。“练”是学生应用概念。反映获得概念情况的环节。这个环节除注意针对性要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练习题要使新概念不断变化呈现的形式从而突出概念本质特征的恒定性。如学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以后,除了练习应用概念判断具体物质的类别,还可以用“单质不能发生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等问题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习题应注意概念的发展性和阶段性,不要超出初中学生可接受的限度。
如果让初三学生讨论“催化剂是否参加化学反应”的问题,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理解上的混乱。(3)学生认识不一致的时候应当穿插安排学生的讨论,教师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延缓评价,有利学生思维的发散。(4)练习要有不同层次,有难度的练习占有一定比例,使只凭机械识记就能答对的练习比例缩小。学生赁借理解的意义识记判断问题尽管有对有错,反而会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在章节小结或复习概念课上,要把概念系统化,这时要重视概念的相互关系。因此概念系统化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进行比较,找到它们的对立点和联系,便于记忆。在有条件的对立概念的应用上,学生往往因忘记限定的条件而出现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如电解质、非电解质一组概念,脱离了化合物的讨论范围而采用“非此即彼”的排中判断,就会出现“铜不是电解质,因此是非电解质”的错误判断。因此系统化时,要明确概念的讨论范围,配以适当练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229741.html

相关阅读:化学教材内容的阅读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