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进入高三第二学期,随着高考日益临近,有些孩子开始抱怨高三复习很枯燥,感觉很累,似乎学不下去了。高三生小王最近就总感觉打不起精神,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自习时间,只要一拿起课本、复习资料就觉得脑袋都大了,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每天放学回到家,他也经常跟妈妈抱怨,现在的复习弄得自己很烦躁,身心疲惫。
分析:
面对孩子的低落情绪,考生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告诉孩子不必紧张,这是很多高三生都会面临的问题——进入了“心理高原期”。高三复习的一年中,考生出现“心理高原期”反应是普遍现象,只不过每个学生经历“高原现象”的时间有早有晚,程度轻重不一。
“心理高原期”是指人的大脑和身体体能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有近乎窒息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厌学、学习效率降低等。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几乎所有考生都会在某一阶段出现类似的状况:思维反应比以前迟缓了,感觉脑子记不住东西,答题的时候似是而非。尽管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努力,但是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倒退。不少高三生为此烦恼不已,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建议:
面对孩子的烦躁焦虑,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心理高原期”要有清醒认识,在心理和行动上理解和接纳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尽快平稳走出“心理高原期”。建议考生父母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给孩子以情感慰藉
处在“心理高原期”的孩子,情绪低落,对父母的话不理不睬,似乎什么都不愿意说。其实,这些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愿意交流,而是担心说出心里话之后,父母不能够理解和接受。有的孩子刚抱怨两句“高三的生活太累了,真不想学了”,马上就遭到父母的严厉批判。其实孩子只是想发泄郁闷的情绪而已,并非真的不想学习了。然而,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让孩子再也不愿跟父母多说一句话了。因此,父母要有耐心听孩子述说,多在情感上和行动上给予孩子鼓励和关心。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在孩子复习累了的时候,给孩子按摩一下肩颈后背;每天一起散散步,做做适量的运动,既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考生睡眠。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和父母的支持。另外,多补充富含牛磺酸、赖氨酸、B族维生素等成分的食品,如海鱼、贝类等也是缓解疲劳和焦虑的好办法。
指导孩子科学用脑
从生理的角度分析,在长时间的紧张复习中,很多考生在疲劳状态下持续学习,长时间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大脑皮层某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甚至出现紊乱,已经达不到应有的兴奋点,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这是产生“高原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带来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学习效率下降、力不从心,本来已经掌握的内容难以在短时间内反映出来,或者面对问题无从下手。
针对这种情况,考生父母要提醒、指导孩子科学用脑,不要长时间地学习同类性质的知识。因为长时间从事同类性质活动会使得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在一段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后,转向抑制状态,难以在短时间内激活,这时候必然会感觉学了半天也没有效率。比如,复习了半天数学之后接着马上复习物理,这样做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不同性质的复习材料交替学习,可以复习完了数学后看一看外语。这样交替用脑,使得大脑能较长时间处于一个适度兴奋的工作状态。
帮助孩子调整目标
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仍旧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就会产生失败或挫折感。失败的经验会让他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感觉无能为力、丧失信心,从而放弃为实现目标而做出尝试和努力。这一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人一旦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就会不断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件事你做不了,那个任务你完不成!”这会使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常想象自己失败的场面,并且不断夸大潜在的困难,暗示自己“我无能”,导致自己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努力。
要改变这种“习得性无助”,父母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小步子原则,将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经过孩子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可以达到的。在小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成功体验,父母要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增强孩子的信心。
我们都有过长跑的体验,开始的时候,体力充沛,对自己也有信心,但是跑了一圈又一圈,眼看距离终点已经不远了,却感觉身体好像到了极限,多一步都跑不动了。如果就此止步,结果只能是失败。这时候,只要我们咬紧牙关激励自己,再坚持一下,跨过这一点,所谓“极限”的感觉就会消失,就能胜利到达终点。高考复习也是同样,不管“高原现象”带来的烦恼有多少,它都不是学习的极限。父母要引导孩子把“高原期”看做是“缓冲期”和“调整期”,增强孩子的信心,积极应对,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平稳顺畅地度过这个“心理高原期”。学业成绩和心理素质都将从此跨上一个新高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xuexi/51391.html
相关阅读:公共英语阅读考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