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一些动物。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活动难点:
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1、动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2、动物的防身术:
出示猫的图片。
“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猫一样的?”
出示牛的图片。
“牛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牛一样?”
出示蜜蜂图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三月三十日,我很幸运地在太仓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了大班科学活动《风中故事》。在刚拿到活动内容《风中故事》时,风的神秘让我有点无从着手,活动的目标该如何定位,内容如何设计。第一次试教心里很是忐忑。在交代操作要求时,我努力想让自己交代的清楚些,但结果却是我唠唠叨叨的一些话反而使自己对要求交代的不清,记录表的设计很不合理,孩子们在实验后的记录有些无所适从,而第三环节感知风力大小与生活的关系的情景表演使活动更偏向于社会。
科学活动是严谨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考虑到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在领导耐心的指导下,我认真试教,调整教案,经过反复比较、推敲、实验,最终教案有了雏形。活动中给幼儿设计两次操作,第一次操作简单易行,很好的帮助了孩子梳理风力大小对不同物体的影响,第二次操要让孩子的原有经验得到提升,在选取材料时,我也是通过了多次尝试、反复比较和验证的,最后确定了圆柱形的胶棒作为实验的对象。通过用嘴吹来造风的实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胶棒在竖直放、横卧放、竖卧放三种不同摆放位置时,风力作用于胶棒使胶棒朝前动时所需风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考虑到结果的科学性,我们为每位孩子固定胶棒摆放的位子以及孩子开始起吹的部位,使实验更严谨,有效的减少了不确定因素,孩子们对实验很感兴趣、积极性较高。
如何设计幼儿记录表格呢,在试教时有了困惑,反复研讨后,考虑到用两次操作两次记录的方法。欠缺的是在做第二次胶棒实验时,没能在操作前先采取让幼儿将猜想结果进行大胆想象和记录,最后和实验后记录的结果进行比对,通过两次记录的比较,孩子更易接受,记忆更深刻。
王明珠老师主持了课后研讨活动,大家热烈的研讨,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议,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今天和多次的试教,让我对科学活动的组织有了更深的认识。
1、活动的目标制定
王明珠老师指出活动目标切忌太宽泛太空洞,而我的目标第一点的制定就犯了这个毛病,太宽泛了。每一个活动的开展要围绕目标展开。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强调教师要有“目标意识”。以后对目标的制定要多思,在分析幼儿经验和活动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本次活动要实现的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细节描写:一、听听摇摇。活动开始,我出示一个空瓶,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为什么没有声音?然后请幼儿说说怎么样可以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有说往瓶子里放水的,放石头的,更多的是说放米,放豆子等。
幼儿讨论结束后,出示几个里面装有东西的瓶子,请幼儿闭上眼睛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然后再睁开眼睛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幼儿了解了不同的东西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并有了初步的经验后,我请幼儿听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孩子们对猜很感兴趣,都为自己能猜对里面的东西而兴奋不已。
听了能发出声音的瓶子后,请幼儿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东西都能发出声音?”一开始孩子们都很肯定,然后我做了一个示范,放了餐巾纸在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放布没有声音,有的说放棉花没有声音。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请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试试,放什么东西可以发出声音,什么东西不能发出声音。
二、音乐游戏《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瓶子,然后跟着音乐的空拍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游戏几次后结束活动。
理论分析:
科学课倡导以科学实验为中心,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的奥秘,尝试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真谛。在《不同的声音》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摇摇猜猜的过程中,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在操作活动中,了解到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讲述和讨论,从孩子们的回答中选出教育内容,切合孩子们的回答让幼儿知道瓶子能发出声音和不能发出声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同时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巩固幼儿的经验,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能猜出答案也体会到了成就感。探索声音结束后,让幼儿思考是不是在瓶子里放任何东西都能发出声音,进一步感知物体的特性与声音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
活动最后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增加活动的兴趣性,利用瓶子发出的好听的声音进行表演,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体验声音带来的美妙感受,让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所思所悟:
活动中,由于事先请家长们和幼儿一起做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瓶子,所以在讨论在瓶子里放什么东西能发出声音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经验过的,而家长们一般在瓶子里放的都是各种豆子或米,这容易导致幼儿思维的限制,也没能让幼儿很好的进行思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结合孩子们的已经经验和扩展孩子们的经验,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结合,让活动更能体现教育价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1049513.html
相关阅读:大班科学:滚动
大班科学活动纸桌
大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蚂蚁
大班科学教案除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