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开始了,平时懂的很多的健君说:“小树也是有生命的,和小草、小花一样。有生命的东西就会发出声音,所以小树是会说话的。”超超辩解说:“小树没有嘴巴,怎么会说话呢?”“是呀!我们都没有看到过小树的嘴巴。”其他孩子也附和着。这时,雯雯站起来说:“不对,小树是会发出声音的。风一吹,它就发出沙沙沙,嗦嗦嗦的声音呢!就象在唱歌!”于是大家一下子就被雯雯“镇住”了,几乎鸦雀无声。这时,鹏鹏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那不是小树叶的声音,是风发出的声音。”这时,媛媛又不紧不慢地回到原来的话题:“小树不会说话,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小树的说话声。”话音刚落,聪明的健君说话了:“小树会说话,但它说的不是我们人的话,是树的话,我们是听不见的。”……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辩论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他们似乎更满足于辩论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始终没有插话,也没有对幼儿的讨论加以总结。在我看来,他们的解释都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还能提供符合自己逻辑的丰富的“证据”,实在超出我的想象。一直以来,我总把自己定位为“导演”,希望自己组织的活动如精彩的演出,而孩子则像“主角”,在我设定的“情节”中不断地有精彩的表演。我总是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方法引导幼儿接近我的预定目标,把我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输送”给孩子们,对孩子们的疑惑我也总是竭尽所能找寻答案,甚至在“山穷水尽”时,我也会以“不管小树会不会说话,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我们都要爱护它”这样的总结性话语“自然”地结束活动。但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以自己的精彩表现告诉我,他们其实并不需要“导演”。解读孩子们的思维,包容他们的想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与表达的机会,远比给予他们所谓的知识点更有意义。
《小手的秘密》活动教学反思
激发幼儿动手欲望??科学活动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30275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