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改音乐
律动活动具有简单、重复的特点,相应的音乐也应该体现这个特点,给幼儿听觉上的支持。律动的动作应该和音乐合拍,作为中班的幼儿,听辨节奏的音乐能力还较弱,提供节奏感强、音速适中的音乐作为律动的载体非常重要。于是放弃了原来的音乐,选择了美国乡村民歌《苏珊娜》的旋律,重复的乐句,热闹欢快的乐风,明快的节奏,很适合木匠做工的活动特质。
二、 改动作设计
律动的动作是具有重复的特点,在原活动中也是能充分体现这个特点,但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动作难度不大、节奏单一,因为没有变化而显得活动乏味无趣,挑战度低。因此重新思考律动动作还可以有什么变化可为,节奏的变化成为我的选择,根据木匠做工使用工具的不同速度,分别设置了二分、四分、八分的动作节奏,使孩子们在模仿动作的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动作节奏,给活动提升了难度。
三、 改活动过程
在原活动中,是以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木匠的工作,然后开始律动教学,这个过程花费了不其实这个环节放在活动中显得多余,不如放在课前放与孩子看,熟悉木匠的做工的工具和动作,把课上宝贵的时间用在音乐活动上提高活动的效度。
在改动后的小木匠中,我从幼儿的听觉出发,请幼儿倾听三种不同的声音匹配相应的工具,模仿工具唱歌的声音,感知不同的节奏,把律动学习的难点分解出来、前置解决。
在熟悉律动的过程中,增加形象的图谱提示幼儿动作的顺序和速度,通过嘴部模仿工具声音,配合手部动作,感官统合,获得律动完整的印象。同时也在此过程中获得打造家具的基本经验。
在练习律动动作的环节中,增加游戏环节,用团团转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变化动作,巩固单一动作,提升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幼儿动作的规范性。
翻版课只有内化成自己的活动,才能把一个有意义的教材转变成一个适合孩子、适合自己的活动。
中班艺术领域--绘画《牛年画牛》
美工:制作扇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30480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