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决定,就开始准备起来了:书上的图片比较小,就制作了幻灯片;没有现成的教案,就自己备课。再次细细品读绘本时,我发现了一个细节动作,那就是小熊在追车、乘车过程中的不同动态过程。我就在想在这一动作过程上做文章,让幼儿观察、模仿的同时,尝试体验其越来越急切的心情,并试着用逐渐提升的音量和语速学说小熊的话语,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就这样心中有了底,备起课来就容易多了。
为了抓住好动的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避免把绘本活动就会变成枯燥而单调的口水课,我通过网络下载了小汽车、自行车、救火车、救护车、小火车的特效声音,并把这些声音加入到幻灯片内,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为了使活动每一个环节紧凑而不脱节,并且让孩子能顺利地接应老师抛出的问题。备课中我重点考虑了指导语的连贯、自然。
做足了以上的工作,我认为活动可以顺利实施了。可是在活动的进行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让我的满腔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由于孩子们在观察能力、口语表达以及社会知识的掌握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个别思维活跃的孩子喜欢插嘴,限制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思维。
当救火车的声音、图片出现孩子们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车时,我未能及时引导幼儿从车子的颜色、装备等细部特征去观察和发现。而是急于出示答案,这样直接地告诉他们,反而限制了幼儿对救火车的认识,也忽略了绘本自身的观察、阅读优势。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高估了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课前以为象汽车、自行车声音一样,孩子听到便能辨认。殊不知这类特种车,孩子接触了解的比较少,导致他们经验的欠缺。这是教师事先没有分析出的一个难点。还有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因为教师的一念之差,一时心急就没能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机。
活动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面对一个好的教育素材,我做出了种种的准备,自以为“有备无患”了,可是在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活动前做足准备是应该的,但是不能以为做足了准备就不会出现意外。教育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也认识到,一次每一个活动都不容易,从备课到上课,每一个细节老师都要考虑清楚,哪怕是座位的安排、每一句引导语、过渡语的设计都很有讲究。想起有人说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想一次就把这个活动上好,是我太急切了,想清楚了这些,我也从最初的心理落差中调整过来了,准备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再调整再尝试。相信我也会在一次次的尝试调整中慢慢积累慢慢进步。
快乐的阅读??幼教名师活动观摩研讨会有感
幼儿绘画解读故事《想象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3199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