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大班的心理教育课,属于社会领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心理从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其身边的人,再发展到陌生人,最后发展面向社会的高级情感。《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有提到: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可见,培养幼儿对父母的爱是最初情感对象,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
一、评选材
父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对象,本节课选材适宜,能从幼儿最直接的生活经验出发。平时深受父母宠爱的幼儿,有着较丰富的生活体验。他们觉得父母给予他们的一切是理所当然,致使目前的孩子缺少感恩的心理,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本次活动让幼儿感受和体验父母的爱后,学习感恩父母,寻求向父母表达感谢和回报的方式,而方式是幼儿自身能胜任的,体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二、评目标
活动的目标体现比较明确,其中以情感目标为主线,围绕着爱的话题,激发幼儿产生回报心理,学习感恩。其中学习感恩应是本节课的难点,记得心理学专家说过,感恩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内化心理。幼儿的情感尚未发展成熟,但通过教师的环节设计和引导,目标达成度还是比较高的。
三、评准备
亮点:
1、教师能蹲下来倾听幼儿,说话声音温柔,较强的亲和力便于幼儿情感的自然抒发。
2、手势的故事表演吸引幼儿的眼球,生动又易解。
3、背景音乐《我爱我家》适时出现,符合幼儿情感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升华作用。
4、教师巧妙运用生活中的砖块作为道具,材料方便且新颖。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效果好。
5、简单的爱心卡却表现幼儿丰富的感恩方式,一张张的卡片中幼儿不仅学习了与人交流,也学习了分享。
四、评环节
本节课环节设计比较合理,层次清楚,有递进感。共有四个环节组成:引题——感受父母的爱——体验父母的爱——表达表现对父母的爱组成。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做基础,幼儿的情感也随之逐步递进。故事中鸟妈妈对小鸟的爱富有情节性,让幼儿感同身受,能自然的联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马上,教师在第二环节中给幼儿交流的机会,积极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第三环节借用砖,请幼儿体验爱并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为下面环节表现感恩的方式做基础。最后,幼儿得到很多自己能做到的感恩方式,并能融入平日生活中运用。寓意着,感恩不是一时的,是时刻可以做到的。
五、评教法
采取开放性的提问。教师的提问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问由浅入深,便于幼儿思考。很多问题,幼儿能从自身经验来回答,让幼儿有话可说。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
六、建议
延伸活动:
1、把最后环节幼儿得到的表达方式做成“爱爸爸妈妈”调查表,加深幼儿感恩意识,把感恩活动力行于生活中。
2、把感恩活动向身边人群发展,如医生、教师、消防员,培养幼儿萌发回报社会的情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32683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