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片的教学展示活动每学期都在举办,可是我已经好几年没在沿海片执教公开课了,这次能有机会在小博士幼儿园展示自己,还得感谢举办这次活动的片长和园长们,感谢你们让我能幸运地在这样的舞台上锻炼自己。
我今天执教的活动是大班数学活动《动物找家》,它来自于建构式课程《动物,我们的朋友》这个主题。喜欢这个题材是因为其目标、内容都比较新颖,跳出了一般数学活动内容的框框,让人感觉有点与众不同,仔细分析觉得它应该是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排序类问题。一般的排序都是在一条线上的,而这里的排序是在九个方格子中的。我尝试将这堂课的目标定位立足于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寻找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下面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一、自主操作中积累经验
大家一定都知道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著名论点:幼儿的学习起始于自身的动作,他们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是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获得经验、建构知识的。我一直觉得真正有意义的操作必须建立在主动探究之基础上的。
所以,我注重让孩子在自主操作中探索寻求排列小动物的方法。采用幼儿探索在前,教师引领在后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摸索正确的排列方法,避免因教师的教而影响幼儿的学。
二、反复操作中锻炼思维
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刚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掌握一个内容往往需要建立在多次操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尝试,才能一次次获得经验,发现一定的规律。所以我设计了让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也许第一次排成功是偶然的,于是就鼓励幼儿打乱顺序后重排,幼儿中可能会出现第一次很容易成功了,而第二次反而不成功了的现象。这就是孩子没有真正掌握规律的表现,他可能只是无意地排对了,所以再排一次可以让思维得到反复的训练。
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往往老师急着说出结果,老师说得很热闹,而孩子是否真正接受,是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呢,那就得打个问号反思反思。
三、经验讲述中发展思维
基于以上思考,我觉得教学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学,特别注意不能把老师知道的东西直接传给孩子,只用讲解法让孩子在听中学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让孩子动起来,我们还得让孩子说出来。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再现,孩子心里想的如果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就达到了语言和思维的链接与整合。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让幼儿来说自己的操作过程或经验方法,尝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如:“你是怎么排出来的?”孩子们可能会说不清楚,这是很正常的,思维不乱的孩子语言也有可能乱,思维乱那么语言必乱。往往是正确的思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让幼儿说既是锻炼幼儿的思维,也是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老师的任务是要尽力读懂孩子。
我想在课堂上通过倾听幼儿的讲述并与幼儿交流,来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给予机会训练他们用语言来表达思维。
在幼儿既动又说之后,我再亮出教师的经验,帮助幼儿在迷惑中感受有规律的排列的巧妙之处,以此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
四、各级比赛中激发思维
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竞赛,因此我在相对枯燥的学习中设计了两次比赛。一次是自主操作中的比赛,个体与个体之间比赛谁先排好,排得又对又快,以此促进思维的快速运转。第二次是小组操作中比赛,让幼儿既兼顾别人的思维,又融入自己的思维,根据已排好的动物判断在空格上应该排什么动物,或手上的动物应该放哪个位置。锻炼思维的敏捷性,也满足了大班孩子喜欢挑战、喜欢竞赛的愿望,满足好胜心,带来成功感,同时也体验合作的快乐。
五、课堂尾声中拓展思维
有人曾提出,课堂教学要把握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整合度,五是延展度,六是练习度,我觉得这六个度非常适合数学教学。
在结尾处,我考虑到思维的延展度。根据幼儿已掌握的经验,我让幼儿挑战难度进一步提升的问题。由原来的9格变成16格,看幼儿能不能把动物们正确地排列出来。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虽然结束了,但思维还没有停止,探求的欲望还在延续,让幼儿在课外继续练习,这就拓宽了教学的度。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六个“度”,可以使课堂洋溢精彩,我也想朝这些方向努力。
课还没上,就先说了一大通,实际课堂上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大家从我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更新和改进,我们共同来思考如何让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开展。也希望我的课堂展示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更希望大家针对我的课堂教学多提宝贵意见,欢迎大家来观点碰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424582.html
相关阅读:数学活动设计??分类计数
大班下学期数学活动《记录时间》策划案
5的加法教学
大班数学教案:帮幼儿复习单数和双数
大班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