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生成:午休时间,孩子们坐在走廊上,三两结对自由活动。忽然一个小女孩吸引了我的眼球,是甜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前几天《我很特别》的活动中,她大胆地说:“我很特别,我有两条弯弯的像香蕉样的辫子;我很特别,我脸上有一个小酒窝;我很特别,记性好,会背《弟子规》”话说完,我还特意请她来秀了一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守孝第、次谨信、、、、、、’有板有眼的背诵获得了我的夸奖,同时也博得了同伴们一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投来了羡慕的眼光。)这时只见她手拿一条线(两端连在一起还打了个小结),很灵活地左手一套右手一拉,线儿在她小手之间“扑扑扑”飞舞着,一收一放,形象逼真的“降落伞”从天而降;线儿“噔噔噔”跳跃着,三两下棱角分明的“五角星”闪亮登场:线儿“呼呼呼”穿梭着,栩栩如生的立体“铁塔”矗立在眼前。围坐在她近旁的几个孩子也陶醉、沉浸在惊奇、有趣、快乐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没有去打扰干涉他们。
反思:这种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然的,同时也是宝贵的、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我们不应该去干扰他们。不去破坏、干扰幼儿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态度的形成。专注于游戏本身,他们就能以最大程度的自发性,表现出创造能力。
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了我们小时玩的“挑绷绷”游戏,当时由于条件艰苦没啥玩具,就拿一条线绕来绕去摆弄着玩。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小皇帝”,有许多玩具,而且日新月异变着花样,有谁稀罕拿线儿当玩意儿使?我却不以为然。
材料简单,玩法却富于变化,我何尝不试着用它来挖掘创造价值?
当全班孩子安静地坐在活动室里,我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线,询问孩子有哪些玩法。孩子们想了一下,开始积极举手,演示他们的玩法。随后我请出了被我称之为“我班的小小刘谦”——甜甜当场进行“线儿变变变”才艺展示:每每一种造型好了,我就让她稍作停留,让孩子们说出像什么,孩子们热情高涨,我也趁热打铁:“你们瞧,我也会几招”,于是拿出了小时侯的看家本领露了一手。孩子们在好奇、赞叹声中徜徉在欢乐的海洋中、、、、、、、看到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就来个顺水推舟,拿出一缕缕事先早已准备好的线,请孩子们上来拿。
分析: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为了和幼儿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有时需要成为一个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自身的交往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协助幼儿更好地打开思路,拓展游戏。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忙于调整环境或者和幼儿交往。当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游戏思路与环境积极互动时,教师以接纳的态度守护孩子的游戏同样很重要。
孩子们争先恐后拿到线儿,便迫不及待地东一挑西一拉,有的还真学的快,一会儿功夫就到家,有模有样的学成了;有的则急于求成,左挑右挑,怎么也挑不好,显得有点心急,烦躁不安。见此情景,我说:“我和你一起玩。”于是走到他跟前蹲下身去,先鼓励他要向《不认输 的小火车》学习——加油努力,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困难,很快的他也学会了几种。我还请旁边已学会的孩子当小老师帮忙教个别孩子。渐渐地有的学会了一两种玩法,有的两两合作玩,有的甚至想出了别的更创新的玩法,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分析:我们说创造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造性态度的培养。教师首先应树立幼儿具有自我成长的主动性的意识。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尤其当创造是为他们自己痴迷的游戏服务时。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可以有所评价,但是不能以此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孩子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对孩子来说,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就应当判断他们在很好地游戏。
实际上创造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与众不同的创造,另一种是自己没有做过的(但并不代表别人没有做过)、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创造。对幼儿来说,后者对幼儿个体的发展更具重要意义。
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探索和实践,鼓励他们在大胆、反复的尝试中了解线条的变化,鼓励同伴间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吸取同伴的成功经验,体验线条变化的有趣和带来美的享受。
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活动进行得生动有趣。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群星集聚的天空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530875.html
相关阅读:体育活动《快乐岛》说课
《不开灯的晚上》说课稿
游戏二则《鸭子捉小鱼》《小鸡找妈妈》
体育活动:钻爬游戏[两篇]
活动设计:小壁虎借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