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二、活动准备
1.立体奶牛图片四张,小图片一套
2.各种蔬菜图片,围裙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奶牛场”情境,激发兴趣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这些奶牛神奇在什么地方?
2.结合画面,讲述故事第二段
(1)提问:小白兔怎么会变成小黄兔的?
(2)让幼儿一起说说这件神奇的事(讲述第二段)。
3.理解、讲述故事第三、四、五段(灰狐狸变红狐狸、小黑猫变小绿猫、小花鹿变小紫鹿)
(1)第三段:“灰狐狸变红狐狸”
出示灰狐狸、西红柿、红牛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灰狐狸变成红狐狸的过程。
(2)第四段:“小花鹿变小紫鹿”
出示小花鹿和茄子,引导幼儿看图、猜测讲述小花鹿变成小紫鹿的过程
(3)第五段:“小黑猫变小绿猫”
出示小黑猫和小绿猫,引导幼儿猜测、讲述小黑猫变成小绿猫的过程。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一起讲述
2.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与有趣
(四)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仿编
1.幼儿选择蔬菜图片,学习描述蔬菜的颜色特征。
2.幼儿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结构仿编讲述
附:故事“彩色牛奶”
奶牛场里养了几头神奇的奶牛,喂它们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小白兔给奶牛吃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黄黄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
灰狐狸给奶牛吃红红的西红柿,就挤出红红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一只红狐狸。
小花鹿给奶牛吃紫紫的茄子,就挤出紫紫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紫鹿。
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就挤出绿绿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绿猫。
从此,小动物们想变什么颜色的样子,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了!
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同样的事不同的心态和语言表达会带来不同的感受。
2. 阅读书信画面尝试用亲热恳切的语言进行讲述。
过程:
一、导入:认识信封
1.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东西。
2. 这是谁的信,谁写给谁的信。
3. 写信的人在中间下方,收信的人在中间。
4. 小熊奶奶的信,看一看信里写了什么?怎么是一张图片呢?写了什么?
二、读信
1. 有两个小动物来给奶奶读信。小老鼠和小松鼠。
2. 谁来读信了?
3. 你喜欢谁读的信,为什么?
4. 请幼儿学会用亲爱的来打招呼。
5. 小老鼠和小松鼠读信有哪些不一样?
6. 为什么小松鼠要送给奶奶的礼物呢?
7. 奶奶听了这些好听的话?会说什么呢?
8. 熊奶奶到底会喜欢听谁读的信?
9. 同样一句话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读法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读自己的信
1.老师读宝宝们的信,好听吗?在称呼前用亲爱的,轻轻的声音。
2.幼儿读信。
四、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事情用温柔的好听的话讲会更好,有两个孩子在争抢一个球,你怎么劝说?
此次活动是根据中班建构式课程中的科学活动《谁住在皮球里》进行调整的语言活动。作这样的调整原因主要是因为:一,幼儿已有经验使活动的探索过程显得较为简单,缺乏“跳一跳摘苹果”的挑战性。二、故事本身非常新奇有趣,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将活动定位在语言领域。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清晰、紧凑:引出故事——讲述故事——观看课件(再次感受故事)——延伸环节,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对于故事中的语言模仿也惟妙惟肖,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加入了动作、表情。课件的使用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在动态表现故事中,幼儿更投入、更能被故事吸引,因此对故事的感受也更细腻。瘪皮球与充足气的皮球比赛的过程中,幼儿更直观地感受了空气存在的重要性,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孩子们联想丰富,想到了“跳跳球”、“淘气包”、“汽车轮胎”、“救生圈”,说明他们通过故事,了解了空气的存在并进行了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活动中也有些环节上的处理还不够到位,比如在引出故事的时候,请幼儿用动作表现皮球“跳、滚、飞”的状态时,应让全体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做一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让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还有,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的表演还可以更夸张些,这样可以更好地带动起幼儿的情绪。
总的来说,在课堂有效性和活动趣味性方面,我觉得收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598683.html
相关阅读:幼儿园中班诗歌仿编活动:家-
中班语言教案 草丛中的蚂蚁
语言 圆圆的梦
中班语言活动:蜗牛搬家
中班散文诗语言活动:春风娃娃报信